印度又抛出个“大项目”,1000亿人民币的高铁订单,邀请中国、日本、德国等国竞标

竹韵清风起 2025-07-07 18:41:54

印度又抛出个“大项目”,1000亿人民币的高铁订单,邀请中国、日本、德国等国竞标。 消息一出,网友直呼:“印度这是想学中国搞基建狂魔?但中国为啥不接?是我们造不出高铁吗?”答案很简单:这哪是“大项目”?分明是“大火坑”! 6月,印度政府高调宣布启动孟买至新德里的高铁招标项目,总预算高达1000亿人民币,邀请中国、日本、德国等基建强国参与竞标。 这条规划全长1500公里、设计时速360公里的高铁,表面看是印度迈向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实则暗藏玄机。 中方企业集体沉默,没有递交标书。网友纷纷猜测:难道中国高铁技术不够格? 事实恰恰相反,中国高铁早已是全球标杆:CR450动车组突破时速400公里,技术自主化率100%,在全球首个时速400公里高铁技术体系上领跑世界。 中国不接单,是因为太熟悉印度的“合作套路”。 印度开出的条件堪称“霸王条款”:要求中标方垫付80%工程款(约800亿人民币),且需无偿转让核心技术并培训印度技术人员。 这相当于让外国企业自掏腰包帮印度建高铁,再亲手奉上“技术金饭碗”。更讽刺的是,印度还曾要求中方“以卢比抵债”,试图用本国贬值货币支付债务。 这种缺乏契约精神的做法早有前车之鉴:法国达索公司向印度出售战机时,被拖了8年技术谈判,最终每卖一架战机倒贴3000万欧元。 印度土地私有制让基建寸步难行。日本投资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就是血泪教材: 2017年立项,8年仅征到30%土地,农民扛锄头抗议、地主坐地起价,逼得日本将90%线路改为高架桥,成本暴涨13亿美元。 更离谱的是政策随意性:日本原定提供新干线技术,印度中途突然要求改用未投产的“E10系”列车,导致成本再增、工期无限拖延。 印度铁路安全纪录触目惊心,过去十年事故致死26万人,年均数百起。若中国承接项目,一旦发生事故,“中国制造”招牌恐被连带抹黑。 更现实的是经济账,印度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美元,高铁票价却高达50美元(比机票还贵),普通民众根本坐不起。 反观日本已为印度高铁贷款3万亿日元,但孟买项目每公里成本飙至31亿日元(超国际均价47%),陷入“贷款追加-成本超支-工期延误”死循环。 中国不接印度订单,不是没实力,而是有底线。 真正的基建合作应如中国助力的雅万高铁:三年建成通车,带动印尼经济;中泰铁路联通区域经济,成为东南亚“黄金通道”。 这些项目印证了中国“技术+标准+运营”三位一体模式的可靠性,更传递出平等互利、信守承诺的价值观。 印度若真想圆“高铁梦”,就该先解决土地问题、政策信用和支付保障,而非把跨国合作当“技术扶贫”。 对中国而言,与其跳“千亿火坑”,不如深耕真正需要且值得的伙伴。毕竟,真正的基建狂魔修的不仅是铁路,更是互信之路。 参考资料:印度高铁招标遇冷,中企为何集体观望——新华社

0 阅读:178

猜你喜欢

竹韵清风起

竹韵清风起

竹韵清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