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虫子天下阅读这段小说的故事情节的时候,忽然发现两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其一,就是天字图是“天心取米”的故事吗? 其二,就是在这场所谓的和谈当中,也发生了一场鸿门宴的故事。 先说下第一个问题,咱们现在先不管这个故事到底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还是发生在宋朝时期,咱们先来看看,小说当中出现的天字图,到底是不是“天心取米”的故事。对此,在书中第四十回《八殿下三关借兵 众英雄九龙斗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时柴驸马坐于左正席,学古颇认得,问曰:“此位莫非柴先生否?”柴玉听得,即应声曰:“学生正是,将军有何高论?”学古曰:“汝记得先年进番家天字图入中朝,被公改天字作未字,萧后发怒而动兵戈?今日又有相会耶。” 如果从“改天字作未字”来看,很像“天心取米”的故事,毕竟将“天心取米”改成“未必敢来”是一段几乎人人都知道的故事,所以如果按照小说这样写的话,这个故事在宋朝也就发生了。但是,咱们所知道的“天心取米”的故事,是平息了一场干戈的事情,而这段描写是发动了一场战斗的事情,从这点来看,又不像是“天心取米”的故事。那么,你觉得是那种情况呢?天字图是“天心取米”的故事吗? 现在再来说下第二个问题,辽宋之间的鸿门宴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没有多大的疑惑了,因为在小说当中也说的很清楚,是大辽的耶律学古在仿照楚汉之间的鸿门宴而设置的一场盛宴。耶律学古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想学习项羽的做法,想在宴席之上,捉住或者杀死宋朝的这十位朝臣。 只是,项羽和刘邦那个时候,有个著名的故事,叫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那么在这一次辽宋之间的鸿门宴上,是否也有类似的故事呢?还别说,还真有!对此,在书中是这么写的: 学古曰:“图籍改日交割未迟,且教番官帐前舞剑,劝酒取乐。”八王曰:“顷言不许带寸刃以随,此又非鸿门宴上,何用舞剑为哉?”道未罢,谢留已应声而出,手提长剑,于筵前抽舞。八王见势头不好,即叫:“随侍者何在?”孟良激怒向前曰:“北兵能会舞剑,大宋岂无壮士耶?我亦对舞,聊助筵前一观。”言罢,挥过利剑,与谢留两相交舞。 这一段描写,虽然没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那么精彩,却也和那段故事一样惊险!孟良的做法,和樊哙的做法,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樊哙只是保护了刘邦,而孟良不仅保护了宋朝的大臣们,在后边的故事当中,还杀死了一同舞剑的谢留。你们说,这场鸿门宴,是不是比楚汉之间的鸿门宴更加精彩刺激呢?
“天心取米”的故事怎么又在宋朝发生了?鸿门宴又是怎么回事?
虫子天下
2025-07-06 19:59:06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