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扁能赖不能 政治是沟通妥协的艺术,而非甩锅卸责的秀场,执政党发动大罢免,控诉蓝白把持“国会”,让当局动弹不得,然而回顾陈水扁执政时期,同样面对“朝小野大”的“立法院”格局,仍能与在野党谈判妥协,通过多项重大政策,证明如今政务推动迟缓应是刻意为之,目的当然是为大罢免找相骂本。 民进党当局甩锅蓝白删预算,连卡关多年、“国会”跨党派“立委”都关心的《营养午餐专法》,行政机构也借口财源还要与地方政府协调,而迟迟不提“政院”版本,说穿了就是为了抵制《财划法》,把学童健康当祭旗,为大罢免添柴火。 事实上,先审专法并非不可行,“行政院”如有心要做,大可先提出“院版”草案,与朝野“立委”版本一起讨论,方向确定后再和地方协调财源、和“国会”协商预算,展现执政能力,而不是直接推迟提案,转头骂蓝白删预算。 陈水扁时期当年面对“国会”少数,同样寸步难行,但靠的不是甩锅,而是妥协、协商、交换、整合社会支持,第一任期顺利在“立法院”通过大法官提名人选、金融改革以及减税方案三读;直至今日,忆及过往他仍苦口婆心建议“清算绝非对付在野势力、反动以及异议分子最好的方法。” 可惜民进党完全执政惯了,重回朝小野大的“国会”再也弯不下腰,干脆把“立院”监督形容成阻碍,把在野制衡包装成罪人,为大罢免加温,力图补选翻盘。 从选举攻防角度来看,塑造敌人当然是好战术,尤其面对着重仇恨动员的罢免战,营造同仇敌忾气氛有助于催动基本盘,但如果“大罢免”过后,拉下几席蓝委,而补选时民进党又无法单独过半,如何面对这段时间全部停摆的政务,赖清德当局接下来的任期,想做出一番成绩恐是难上加难。
大罢免蓝营利空出净?名嘴曝“用司法打陆战”恶质手段追查民进党少数民族“立委”伍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