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佩通坦刚当上泰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第一天,就给柬埔寨来了个 “下马威”。 据外媒消息,2025 年 7 月 3 日,也就是她宣誓就职当天,佩通坦特意针对网上流传的 “泰国将归还 20 件古物给柬埔寨” 的说法进行辟谣,明确表示这些消息 “不真实”。 柬埔寨和泰国同属中南半岛,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摩擦由来已久。最著名的当属柏威夏寺的归属争议 ——1962 年国际法院裁定该寺归柬埔寨所有,但泰国部分民族主义者始终认为寺庙是泰民族文化的象征,边境冲突时有发生。这种历史积怨延伸到文物领域,导致双方对高棉帝国时期的雕塑、石刻等文物归属问题长期存在分歧。 此次被辟谣的 “20 件古物” 虽未明确具体清单,但结合过往案例推测,可能涉及吴哥文明时期的雕塑或宗教器物。例如,2023 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曾归还 16 件东南亚文物,其中 14 件属柬埔寨、2 件属泰国,包括 10 世纪的乌玛女神雕像等珍贵艺术品。 佩通坦此时选择强硬辟谣,与其个人政治处境密切相关。2025 年 7 月 1 日,泰国宪法法院以 7:2 的投票结果暂停其总理职务,理由是她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的通话录音泄露,被指 “损害国家利益”。在录音中,佩通坦称洪森为 “叔叔”,并批评泰国军方高层,引发国内保守势力强烈不满。尽管她仍保留文化部长职位,但政治权威已严重受损。 在此背景下,辟谣 “归还古物” 成为她重塑政治形象的关键一步。一方面,通过强调 “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她试图争取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泰国选民支持;另一方面,此举也是对柬埔寨的隔空喊话 —— 即便面临国内危机,泰国在文物问题上也不会妥协。这种 “危机公关” 策略与她此前处理泰柬边境冲突时的缓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政治手腕的灵活性。 文物争议本质上是两国综合实力的较量。柬埔寨近年来通过国际合作追回大量流失文物,例如 2024 年 8 月一次性迎回 70 件高棉文物,其中包括美国私人收藏家捐赠的 56 件。 这种 “文化外交” 策略不仅提升了柬埔寨的国际形象,也对泰国形成压力 —— 毕竟泰国同样有大量文物散落在欧美博物馆。 而泰国的应对显得更为复杂。一方面,佩通坦政府需要平衡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与国际形象,避免因文物问题引发外交危机;另一方面,泰国旅游业高度依赖文化遗产资源,若与柬埔寨关系恶化,可能影响吴哥窟 - 曼谷旅游线路的吸引力。这种矛盾在佩通坦身上尤为突出:她既要在文化部长任上展现强硬姿态,又要为未来可能的政治复出保留回旋余地。 佩通坦的辟谣举动还可能影响东南亚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中柬两国长期在吴哥古迹修复领域合作,例如中国参与的周萨神庙、茶胶寺修复工程已成为国际范例。 若泰柬文物争议升级,可能干扰这一区域合作框架,甚至为外部势力介入提供借口。此外,越南、老挝等国也面临类似的文物追索问题,泰国的立场变化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佩通坦刚当上泰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第一天,就给柬埔寨来了个“
猫贪余温
2025-07-05 05:29:3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