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我军截获了一匹战马,然而当贺龙在得知这匹马的特征后,心中大惊,他当即下令:派一个师也要找到马的主人! 1947年,解放战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贺龙带着晋绥军区的部队在山西跟国民党军硬碰硬。那时候我军势头正猛,连打几场胜仗,部队士气跟开了挂似的。可就在这节骨眼上,一匹被缴获的白马让贺龙坐不住了。这马长得膘肥体壮,毛色雪白,鞍子上还有红军的标记。贺龙一看就认出来了,这是贺炳炎的坐骑。几天前,他还跟贺炳炎在前线一起干仗,现在马回来了,人却没影儿,贺龙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派人去找。 贺炳炎是谁?说起他,那可是红军里响当当的人物。1913年,他生在湖北松滋一个穷苦人家,家里条件差得不行,9岁就跟着爹在煤矿背煤,那日子苦得像嚼黄连。后来他学过篾匠、杀过猪、打过铁,啥脏活累活都干过,硬是磨出了一身倔劲儿。1929年,16岁的他跑去参加红军,投身革命。当时他个子小,瘦得像根竹竿,部队一看这小伙子不行,就把他塞进了宣传队。可贺炳炎不干,他一心想上前线,1930年入了党,主动请缨上了战场。 上了战场的贺炳炎,那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1930年的一次任务,他一个人扛着枪,愣是俘虏了47个敌兵,消息传开,部队里都管他叫“贺小龙”。这小伙子打仗不要命,胆子大得跟头牛似的。到了1935年,长征路上,他已经混到了红二军团第五师师长的位置。那年他在湖南瓦屋塘带队冲锋,结果右胳膊被炮弹炸得稀烂。当时条件差,没麻药没设备,他硬是咬着毛巾让人给截了肢,疼得满头大汗也没吭一声。伤好了,他装上木头胳膊又上战场,部队里都喊他“独臂将军”。 抗日战争打响后,贺炳炎也没闲着。他当了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带着队伍到处揍鬼子。1940年的雁门关战役,他带着人冲进敌阵,挥着大刀砍得敌人屁滚尿流,一仗干掉500多个日军。这战绩传出去,大家又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独臂刀王”。那时候他骑着一匹白马,风风火火地指挥作战,部队里谁不知道他这匹马啊。 到了解放战争,贺炳炎更是一员猛将。1947年,他已经是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的司令员,带着队伍在山西战场上跟国民党军死磕。那天他骑着白马冲锋,结果马受了惊把他甩了下来,摔进敌军堆里。他靠着一块石头死守,手里的子弹打光了,眼看着就要撑不住。就在这时候,廖汉生带着援兵赶到,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匹白马跑丢了,后来被我军截获,贺龙才知道他还活着,松了一大口气,说这家伙命硬得很。 贺炳炎这人,打仗是真拼。他从没觉得自己少了条胳膊就比别人差,战场上总是冲在最前面。解放战争后期,他又带着部队打了好几场硬仗,像延安保卫战、青化砭战役这些,都少不了他的身影。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他也算熬到了头,可身体却垮了。多年征战留下的伤病拖垮了他,1960年,他才47岁就因病去世了。贺龙听说后,难受得不行,送了副挽联:“卓越功勋传千古,革命精神永长存。” 说起贺炳炎的功绩,那真是数不过来。长征、抗日、解放战争,他哪场大战没掺和过?可他从不吹嘘自己,部队里的人都说,这是个实打实的硬汉。他从小苦出身,知道老百姓的难处,打仗不是为了自己出名,是真心想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他那匹白马,也成了他传奇人生的见证。 说到1947年那次找人,贺龙为啥这么急?很简单,贺炳炎不是一般人,他是贺龙的老战友,也是部队的主心骨。那时候正是解放战争的关键期,少了他这样能打的将领,仗还怎么打?再说,贺龙跟贺炳炎感情深,听说他可能出事,心里能不慌吗?派一个师去找,听着夸张,可那时候部队里谁不把战友的命看得比啥都重? 贺炳炎这辈子,真没白活。他从一个穷小子一步步走到上将,靠的是真本事和拼命三郎的劲头。1955年授衔时,他被评为上将,还是新中国唯一一个准兵团级的上将,这荣誉不是随便给的。他的故事听着就像咱们老百姓身边的事儿,没那么多花里胡哨,就是实实在在的血汗和付出。 再看看那时候的历史背景,1947年的山西战场有多凶险?国民党军有飞机有大炮,我军靠的是小米加步枪,硬生生拼出来的胜利。贺炳炎这样的将领,带兵打仗不光靠勇,还得有脑子。他指挥的仗,很多都是以少胜多,靠的就是灵活和果断。那匹白马的事儿,虽然只是个小插曲,可背后是整个革命队伍的生死情谊。 贺炳炎走了,可他的精神没散。他用一条胳膊换来了新中国的好日子,这种人咱们不能忘。说白了,他不是啥高高在上的英雄,就是个普通人,硬是凭着一腔热血干出了不普通的事儿。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1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