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竟然有红烧肉,一时馋嘴的他,便决定

混沌于浮云 2025-07-04 19:34:49

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竟然有红烧肉,一时馋嘴的他,便决定去食堂吃碗红烧肉再回家,却没想到这碗红烧肉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孙家栋,1929年4月8日生在辽宁盖县,也就是现在的大连瓦房店市。他家不算有钱,父亲是个中学老师,但特别重视教育。那年月兵荒马乱,能读书就不容易了。孙家栋从小就爱学习,脑子灵光,立志用知识干点大事。1935年,6岁的他上小学,因为是左撇子被逼退学,当时都得用右手写字。他没放弃,自己在家练右手,后来在营口把小学读完。 1942年,13岁的他考进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想当工程师。可惜战乱打断了学业。1946年,他进了锦州大学,1947年冬天又因为战火转到沈阳。1948年,他通过严格审查,考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学俄文预科,后来转到汽车系。在学校,他特别拼,成绩老是拔尖,图书馆里熬夜看书是常事,脑子里全是技术活儿,老师同学都挺佩服他。 新中国刚成立,国家缺科技人才,孙家栋觉得自己得干点啥。他跟同学聊起科技和国家发展,总是一脸认真。1950年元宵节,他本来要回姐姐家过节,结果斗殴被一碗红烧肉改变了人生。那天,哈工大的食堂居然有红烧肉,这在物资紧缺的年代可是稀罕货。他特别爱吃这个,听说后立马掉头去了食堂。吃着吃着,学校领导进来喊了一嗓子,说空军来招人,想去的赶紧报名。孙家栋一听,手里的碗差点没拿稳,吃完就跑去报了名。 报名的人不少,孙家栋靠着好成绩和身体素质,从几百人里杀了出来,成功进了空军。这碗红烧肉,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进了空军,他没让人失望。1951年,国家缺航空技术人才,他被挑去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飞机制造。那边条件苦,教室冷得要命,可他硬是啃下了所有课程,年年满分,还拿了“斯大林金质奖章”。1958年,苏联导师想留他,他没答应,直接回国搞国防建设。 回国后,他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跟着钱学森干导弹项目。1960年11月,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他出力不少。1967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钱学森点名让他当“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设计师。那时候技术一片空白,他带着团队从头摸索,夏天热得汗流浃背,也得硬扛。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上了天,中国正式迈进航天时代。 后来,他还干了北斗导航、风云气象卫星这些大项目。2007年,他当“嫦娥一号”的总设计师,看着探月卫星升空。年纪大了,他还常去发射现场指导年轻人。他的成绩太牛了,2009年拿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99年还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名字刻进了中国航天的历史。 说白了,这碗红烧肉本身没啥神奇,就是个引子。那天要不是孙家栋馋这一口,他可能就回家了,错过空军招人。进了空军,他才有机会去苏联学技术,回国后一步步走到航天顶尖。人生就这样,一个小决定,搭上了时代的快车。1950年,国家正缺人才,他又正好有能力,机会和努力撞一块儿,才有了后来的传奇 孙家栋这事儿听着挺玄乎,其实挺实在。谁还没馋过一口吃的,结果干了件大事呢?人生有时候就这么奇妙,你以为是小事,回头一看,可能就是个大拐点。他的故事让人觉得,机会这东西,藏在生活里,说不定哪天就蹦出来了。

0 阅读:0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