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孟非和黄磊一起投资300万,在南京开了一家叫“黄粱一孟”的火锅店,朋友好心提醒:“这名字不吉利,赶紧改。”孟非却回怼:“我压根不信这些玩意。”结果两年后,火锅店就倒闭了。 大家还记得那个光头的孟非吗? 他主持的《非诚勿扰》这个相亲节目,深受大家的喜爱。 而这个相亲节目中,早期也有过几个情感观察员,而黄磊就是其中一个口齿伶俐有思想的观察员。 或许,正是这档节目让两人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这不,两人盘算着在南京开了一家“黄粱一孟”的火锅店。 要说,明星开店的绝对不在少数,但是被提醒店名有问题的还就孟非的店。 但是,孟非呢也不在乎,不到两年火锅店就倒闭了。 那么,难不成真是名字起的不好才导致倒闭吗? 主持人孟非与演员、导演黄磊,两位在各自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公众人物,因共同的美食爱好与商业抱负走到一起。 他们看中了火锅这一国民餐饮品类的巨大市场,更希望打造一个区别于市井火锅、定位高端的精品火锅品牌。 两人选址南京核心商圈,投资300万人民币,从店面设计、厨师团队到食材供应链,无不倾注心血。 装修格调雅致,力图营造舒适的就餐环境。 食材宣称精选上乘,黄磊甚至亲自参与锅底研发,服务流程也力求周到。 开业之初,明星效应立竿见影。 粉丝慕名而来,媒体争相报道,店内一座难求。 孟非和黄磊也时常现身,与顾客互动,合影留念,将“明星老板”的标签效应发挥到极致。 一开始,一切似乎都朝着“名利双收”的方向发展。 然而,火锅江湖的竞争残酷远超想象,名人光环的保鲜期也异常短暂。 当最初的新鲜感和追星热情褪去,消费者回归理性,问题便接踵而至。 最致命的打击来自价格,一份毛肚定价198元,一盘雪花牛肉288元,锅底另算且价格不菲,人均消费轻松突破300元甚至更高。 在南京这样的城市,这样的定价远超主流火锅消费水平,被众多食客直斥为“天价火锅”、“明星割韭菜”。 社交媒体上,“黄粱一孟贵得离谱”迅速成为热门话题。 与此同时,关于品质与体验的质疑声浪渐起。 有知名美食博主发文,图文并茂地指出食材分量与价格严重不符,所谓“精品”牛肉口感普通。 锅底味道被评价为“中规中矩,缺乏惊艳”,服务虽不至恶劣,但配不上高端价格。 网络上的差评如潮水般涌现,口碑迅速崩塌。 而孟非曾自信地认为,只要东西好,价格高自有其市场,时间会证明价值。 但他低估了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敏感度。 面对危机,孟非和黄磊并非没有尝试挽救。 他们紧急调整菜单,增加了部分中档价位的菜品,优化服务流程,加大营销力度,甚至再次利用个人影响力站台宣传。 然而,却无济于事。 一旦口碑滑坡,难以挽回流失的核心客群。 更关键的是,“黄粱一孟”的核心问题就是定位模糊与价值错位始终未能解决。 在高端与亲民之间摇摆,最终两头不靠岸。 朋友关于店名“黄粱一孟”暗含“美梦易醒”之意的提醒,不幸一语成谶。 名字或许不是失败的主因,却像一句谶语,预示了这场商业冒险的虚幻本质。 苦苦支撑两年后,持续的亏损让梦想难以为继。 2019年,孟非和黄磊最终关店。 “黄粱一孟”火锅店正式停业,资产清算,团队解散。 这场由两位明星联手打造的餐饮梦,在现实的市场冰水中彻底冷却。 火锅店的挫折并未让孟非彻底离开餐饮。 他很快又投身于另一个更具“乡土”气息的品类,重庆小面。 在南京开起了主打重庆风味的“孟非的小面”,这一次,他显得更为谨慎和投入,亲自参与菜单设计、食材选品,甚至远赴重庆学习技艺。 开业初期,再次凭借名人效应吸引眼球,明星好友捧场,食客排队尝鲜。 然而,相似的问题似乎再次浮现。 一碗普通小面定价三四十元,远高于市场同类产品,被诟病为“明星面”。 热度过后,门庭渐冷。 尽管孟非努力经营,这家面馆最终也未能逃脱关门的命运,仅维持了一年左右,再次失败。 而此次孟非表现得更为坦然,并承认了经营的不足。 两次跨界餐饮的折戟,对孟非而言是昂贵的学费。 孟非的餐饮探索,如同他火锅店的名字“黄粱一孟”。 美好愿景如黄粱一梦般易逝,明星光环在冰冷的商业现实前迅速褪色。 任何事业,都需要超越光环的扎实耕耘。
2017年,孟非和黄磊一起投资300万,在南京开了一家叫“黄粱一孟”的火锅店,朋
梦幻星河缘
2025-07-04 12:46: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