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人凤下令处决朱君友,想将衣物送给友人的朱君友被带出牢房后却发现,负责押他上刑场的2名士兵竟频繁朝他摇头,示意他不要说话。 1949年,重庆渣滓洞的监狱。 朱君友,这位昔日被称作“朱半城”的富家少爷,竟然穿着单薄的囚服,出现在这里。 而在几个小时后,刚刚签发的处决名单里,竟然有他的名字。 正当他准备慷慨赴死的时候,却突然出现了新的转机。 竟然有人来救他! 这到底是谁派出来的人呢? 朱君友,出生于重庆巨贾之家,朱家祖业雄厚,产业遍布川东,府邸内珍宝无数。 作为最小的孩子,享尽全家的宠爱朱君友自幼浸染诗书画卷,对经商毫无兴趣,却对家国命运有着超乎寻常的关切。 在重庆大学求学期间,《新青年》进步思想的熏陶让他无法再安于富家公子的优渥生活。 在朝天门码头聆听革命者演讲,他深受震撼,当场捐出随身携带的贵重怀表。 毕业后,家族安排他进入银行担任经理,这本是一条金光大道。 然而,朱君友却瞒着家人,秘密加入了民主同盟。 他还凭借过人的机敏和家族资源的掩护,成为地下党在重庆地区重要的“钱袋子”和情报枢纽。 而新婚妻子杨汇川,这位同样心怀理想的女性,成为他最坚定的盟友,将情报缝入旗袍衬里,与他并肩战斗在无形的战线。 朱君友的“双重生活”在1946年春天被父亲撞破。 家族账面上连续三个月出现巨额“修缮祖坟”支出,引起了老掌柜的警觉。 蹲守之下,朱君友向竹筐倾倒银元支援组织的场景被父亲撞个正着。 震怒的老爷子摔碎了心爱的乾隆青花碗,当即断了他的经济来源。 然而,物质的封锁并未浇灭朱君友的信念。 他典当了新婚时岳母所赠的金锁片,购置电台。 与妻子在七星岗开设书画铺,以贩卖山水字画为名,行传递情报之实。 他的书画铺,成为地下网络的关键节点,传递的消息汇入革命的洪涛。 1948年冬,山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 朱君友在北碚送情报途中,因叛徒出卖被围堵。 面对威逼利诱,这位身着绸缎长衫的“公子哥”毫无惧色,昂首高呼“共产党万岁”,换来的是皮带与拳脚的残酷折磨。 在渣滓洞的刑讯室里,老虎凳、辣椒水轮番上阵,他数次昏死,十指指甲尽紫,却始终紧咬牙关,未吐露半点组织机密。 那份“我家祖坟埋得深,阎王爷收不走我”的倔强,是他对信仰最悲壮的坚守。 朱君友被捕后,朱家表面登报声明与“逆子”断绝关系,实则暗流汹涌。 深明大义的老父亲朱老爷子,强忍悲痛,暗中将半座家族煤矿抵押给江湖势力青帮,筹措巨额资金。 深爱丈夫的杨汇川,凭借家族人脉与商会影响力,四处奔走。 重庆商界的老友们感念朱家平素为人,也纷纷解囊,凑足三百两黄金。 这笔巨款,悄无声息地渗透进监狱系统的层层关节。 从典狱长到普通狱卒,再到关键的刽子手。 计划原本周密在预定刑场,由被买通的刽子手执行“空枪”或制造混乱,趁乱放人。 然而,素以狠辣多疑著称的毛人凤,在最后关头临时加派了直属行刑队,彻底打乱了原有的部署。 朱家人收到消息时,如坠冰窟。 千钧一发之际,杨汇川展现出惊人的魄力与智慧。 她利用黄金开路,冒险接触了两名与朱家或有旧谊、或贪财胆大的高级特务,许以重金,恳求他们在押解途中施以援手。 这才有了牢房门口鞋帮上的红土印记,有了审讯室外那颗塞入掌心的、象征“行动照旧”的薄荷糖。 当朱君友被架出后门,生的希望瞬间点燃。 他被粗暴地推搡上车,引擎轰鸣,轿车如离弦之箭般冲入茫茫夜色。 朱家人赶到时,只来得及含泪收殓烈士们的遗体。 朱君友虽侥幸脱险,但战友的鲜血,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灵魂深处。 重庆解放后,朱君友选择回到承载着家族荣耀与革命记忆的老宅。 他谢绝了组织的特殊照顾,生活异常简朴。 1997年香港回归之夜,已是耄耋之年的朱君友,执意穿上民政局送来的崭新西装,胸口别着那枚褪色的红五星,乘坐轮渡来到朝天门码头。 望着两江四岸璀璨如星河般的灯火,映照着这座浴火重生的城市,老人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 主要信源:(《商务早报》——《朱君友:十二桥惨案的幸存者》)
1949年,毛人凤下令处决朱君友,想将衣物送给友人的朱君友被带出牢房后却发现,负
梦幻星河缘
2025-07-03 17:23: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