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月,最高国务会议上,伟人突然向陈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东来顺的羊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7-03 15:22:37

1956年1月,最高国务会议上,伟人突然向陈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东来顺的羊肉变得不好吃了? 主要信源:(上观新闻——新中国最高国务会议为什么要讨论涮羊肉?) 1903年初春的北京城,丁德山兄弟俩推着独轮车在东安市场北门停下。 车上装着豆汁锅、烙饼鏊子和几罐凉粉,这是他们全家从沧州逃难来京后的全部家当。 谁也不会想到,这辆吱呀作响的手推车,竟驶出了未来享誉百年的中华老字号。 十年间三次变身见证着发展轨迹。 最初那个芦席棚子挂上"东来顺粥摊"的粗布幌子时,丁德山特意找算命先生讨来"紫气东来"的彩头。 1912年那场烧毁大半个东安市场的大火,反而烧出了三间青瓦房的新店面,铜字招牌上赫然刻着"东来顺羊肉馆"。 精明的掌柜这时做了件改变命运的事。 他用双倍工钱挖来"正阳楼"头牌师傅郑春荣,从此京城里传开"正阳楼的刀工,东来顺的料"。 食材讲究到近乎苛刻。 每年霜降后,伙计们带着银元到内蒙古锡林郭勒收羊,专挑两岁口的小尾巴寒羊。 三伏天里,切肉师傅在铺着青石的地窖干活,肉案子底下堆着冒寒气的冰块。 最绝的是切出的羊肉片,搁在青花盘上能透出底下花纹,放报纸上显出字迹,老主顾都戏称"灯影羊肉"。 1942年的北京城硝烟弥漫,"正阳楼"的倒闭意外成就了东来顺的独步江湖。 穿长衫的教授和蹬皮鞋的洋人挤在八仙桌前共用铜火锅的景象,成了动荡时局里的奇特风景。 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就常在日记里念叨:"东来顺的芝麻酱拌韭菜花,慰藉了多少思乡的夜。" 1955年冬,公私合营的浪潮中,创办人后代丁福亭递上申请书时,正排演着新编京剧《除三害》。 合营后大堂摆开百余张桌子,销量翻了三番,老主顾却摇着头走了。 《人民日报》接到群众来信:"切肉小伙计的手艺,对不起祖传的招牌。" 记者暗访发现,一斤肉从60片减到30片,芝麻酱掺了花生,羊肉从口外运改成京郊采购。 毛泽东在1956年1月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专门向陈云询问东来顺现状。 汇报材料里记载着领袖的指示:"社会主义的羊肉应当比资本主义的羊肉更好吃。" 中共中央当月下发红头文件,其中第七条明确要求:"传统工艺必须保护,全聚德、东来顺等品牌要更胜往昔。" 整个北京城都为涮羊肉行动起来。 朝阳门粮库调来宁夏上等麻椒,六必居老师傅亲手调制酱豆腐,御用羊倌后人专门负责选羊。 切肉案台前新添了四把榆木高凳,掌刀师傅都是丁德山时代的老人。 当年五一节,等着翻台的队伍排到王府井大街,跑堂的吆喝声里带着喜气:"老味道回来喽!" 1973年深秋,"亚非拉乒乓球赛"的运动员专列驶进北京站。 友谊宾馆三天订单一千二百斤涮羊肉,东来顺十六个师傅三天三夜没合眼。 案板上血水浸透棉鞋,切刀磨薄了三四把。 分管商业的万里副市长现场视察时,当即下令:"三个月内必须造出切肉机!" 机电研究院的攻关小组驻扎在后厨半年,最终造出的机器能让羊肉片厚薄保持在0.9毫米。 1975年8月15日《北京日报》头版登着切肉机照片,旁边配发评论:"工业化生产与传统技艺的完美联姻。" 就在机器投产当月,邓小平选定东来顺宴请基辛格。 停业整修三天里,老师傅陈立新带着徒弟们演练了十八遍摆盘。 当葵花瓣造型的羊肉卷端上桌时,基辛格夫人惊呼:"这简直是艺术品!" 陈师傅后来总爱念叨:"那年我用特制长筷给国务卿涮肉,手腕子直打颤,可心窝里滚烫。" 几十年后,东来顺总店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铜火锅。 自动化生产线每分钟切出三百盘肉片,但后厨永远设着手工切肉台。 年轻厨师入行头件事,就是跟着八旬老师傅学"灯影切法"。 这既是工艺的传承,也是那段历史的鲜活注脚。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116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