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错判了伊朗,还是伊朗错判了中国?伊朗本来想着自己扛着"反美大旗",中国怎么也得表示表示,结果发现中国虽然嘴上说好朋友,实际行动却很诚实,该和沙特握手就握手,该和以色列做生意就做生意,完全不吃道德绑架这一套。
伊朗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自己把自己给架起来了。他们总觉得手里握着两张王牌:一个是石油,一个是反美。
可他们忘了,中国早就不是那个只能靠伊朗石油过日子的国家了,现在我们的石油进口渠道非常多元化。
数据说得好: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超过1.07亿吨,占进口总量的19%,妥妥的第一大来源国。沙特紧随其后,供应了8596万吨,而伊朗连前五都没进。就算伊朗偶尔在某个月刷个存在感,比如2023年8月对中国出口量创下每天150万桶的纪录,但这种“高光时刻”掩盖不了整体下滑的趋势。
要知道,2023年伊朗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量一度从每天80万桶跌到30万桶,跟坐过山车似的。相反,中国这边,左手从俄罗斯拿低价油,右手和沙特搞石油转石化项目,根本不缺伊朗这一口。 伊朗还觉得自己挺委屈,以为自己扛着“反美大旗”,同时又是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在中东的关键节点,中国怎么也得表示表示,结果发现中国根本不吃这一套。
中国在联合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很明确:反对单边制裁,主张政治解决,但也不会为了伊朗去得罪其他国家。
就说2022年11月那回,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讨论伊朗核问题,中国就和俄罗斯一起投了反对票,反对西方施压。可转头,中国该和沙特握手就握手,该和以色列做生意就做生意。
2022年中以贸易额达到254.5亿美元,涉及科技、农业、医疗等领域,中国企业在以色列投资的海法新港项目,那可是当地最大的基建工程之一。这种务实态度,让伊朗的道德绑架彻底失效。
还有那个和沙特合作的古雷乙烯项目,总投资448亿元,建成后每年能生产150万吨乙烯,直接带动上下游近2000亿元投资。
那个和伊拉克合作的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更牛,投资超10亿美元,每年能减少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还能发电50亿千瓦时,解决当地用电难题。
伊朗的误判,说到底是没搞清楚中国的外交逻辑。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从来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不会被任何意识形态或道德绑架。伊朗以为自己的石油和反美立场能换来中国的支持,可中国早就用实际行动证明:朋友可以交,但生意归生意。该和沙特握手就握手,该和以色列做生意就做生意,这才是中国的外交之道。
而伊朗呢,还在幻想着靠两张过时的王牌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结果只能是自己把自己架在火上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