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身价过亿的李诚儒,把糟糠之妻和6岁儿子赶出家门,转身娶了小18岁的女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7-03 12:58:19

1991年,身价过亿的李诚儒,把糟糠之妻和6岁儿子赶出家门,转身娶了小18岁的女朋友。20年后,58岁的李诚儒幡然醒悟:“儿子,你回来吧,爹给你买100万的豪车。”结果…… 主要信源:(搜狐娱乐——李诚儒承认与史依弘离婚 称因两地分居产生距离;中国青年报——我的父亲,是“训小鲜肉如同训儿”的李诚儒|贵圈) 上世纪90年代,北京西单"特别特"商场的霓虹灯在夜空中格外耀眼。 商场老板李诚儒此时风头正劲,专卖店日营业额高达50万,万元大钞要用尺子量厚度。 他穿着香港定制的西服,开着奔驰560招摇过市,京圈朋友总说:"老李,你这派头快赶上港商啦!"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站在财富巅峰的男人,即将迎来人生的断崖式跌落。 李诚儒的传奇始于改革开放之初。 他放弃演员身份转战商海,1991年在黄金地段西单开设1800平米的服装商场。 当时北京职工月均工资不足200元,他的商场却敢卖上千元的进口衬衫。 《北京晚报》记者暗访发现,"特别特"的导购都按空姐标准选拔,光装修就砸了400万。 仅仅两年,商场的月流水竟突破千万大关。 暴富后的李诚儒行事张扬。 他在故宫旁的四合院里摆满红木家具,屋顶特意做成玻璃穹顶就为晚上看星星。 有次宴请朋友,端上桌的鱼翅汤里赫然漂着金箔。 儿子李大海回忆:"家里佣人比亲戚多,地板亮得能照见人影儿。" 当同龄孩子还在玩弹珠时,他收到的生日礼物已是索尼CD机。 财富膨胀的泡沫终究会破灭。 1993年秋,李诚儒听信外汇操盘手鼓吹,把全部身家投入美元期货。 恰逢索罗斯狙击英镑引发全球汇市震荡,短短三周,两千万资产蒸发得连账户管理费都付不起。 更残酷的是,追债人堵门那天,他妻子李世荣刚把最后的首饰送进典当行。 家庭随着财富崩塌而解体。 一家人被迫搬进18平米出租屋后,李世荣在缝纫厂找到工作,李大海则在课余捡矿泉水瓶补贴家用。 寒冬里煤炉子灭了,娘俩裹着棉被发抖的画面,成了少年最深的记忆。 某天父亲突然来访,丢下袋水果就匆匆离去,全程没看儿子一眼。 那时他正为东山再起奔波,觉得情感都是累赘。 重返演艺圈的路充满争议。 2001年《重案六组》让他翻红,但真正引发关注的是综艺里的毒舌言论。 在某演技类节目,他把当红小生的表演比作"嚼口香糖",批古装剧服化道像"义乌批发市场"。 制作方乐得制造话题,却不知这些言论正在反噬他最后的观众缘。 最受诟病的是对亲子的态度。 李大海参加音乐选秀需要钢琴,试探着向父亲求助。 李诚儒当着节目组冷笑:"你也配搞艺术?" 这话播出后,连老搭档王姬都私下劝他:"老李,对孩子何必这么刻薄?" 可当儿子反问"你老了谁管"时,他竟摔门而去。 那扇掉漆的木门,把父子隔成了两个世界。 而李诚儒两段婚姻更显人生吊诡。 苦追五年娶回京剧名旦史依弘后,他包下长安大戏院给爱妻办专场,定制行头花费堪比当年豪车。 奈何艺术追求终难调和,当妻子想赴美深造时,这个曾一夜亏损千万的男人勃然大怒:"你是要家还是要戏?" 2007年离婚证书生效日,他在片场连台词都念得颠三倒四。 移民传闻成为压垮形象的最后一根稻草。 网友晒出温哥华超市的偷拍照时,曾在《我爱我家》里演活胡同大爷的他,被舆论钉在"表里不一"的耻辱柱上。 有记者翻出他昔日的豪言:"正宗老北京,死也得死在四合院",两相对照令人唏嘘。 如今路过西单旧址,唯剩连锁快餐店的霓虹闪烁。 或许是年纪大,李成儒幡然醒悟,他决定拿钱补偿儿子,希望儿子能跟自己生活。 可这么多年的隔阂岂是钱能抚平的,儿子李大海拒绝的干脆,只说会回去看看。 某次胡同采访,李诚儒突然指着墙根晒太阳的老人说:"瞧见没?那才叫活明白了。" 记者顺着他目光看去。 老人脚边趴着只黄狗,破瓷缸里半缸茉莉花茶,收音机滋啦响着单田芳的评书。 风吹起老人稀疏的白发,倒像极了这个六旬老戏骨的人生注脚。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