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指挥中心遭导弹突袭,高层开会成靶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最近,乌克兰战场再起波澜。6月30日晚,乌军动用英国制造的“风暴之影”巡航导弹,精准打击顿涅茨克的一栋建筑,并当场击毙俄军第8集团军代理军长戈里亚奇金。这栋楼表面上是科研机构,平时并无军事特征,但俄军高层却常在此地举行重要会议。 虽然俄方始终讳莫如深,拒绝正面证实此事,但多家美国智库与媒体均确认戈里亚奇金已在袭击中身亡。 乌军之所以能准确掌握会议时间和地点,很可能是因为早已将该地点列为重点监视对象。俄军高层有在前线集会的习惯,这种集中开会的做法在现代战争中极具风险。当前空域几乎不设防,无人机与卫星全天候监控,一旦行动模式被掌握,就容易遭到精准打击。从这次导弹直中目标的表现来看,乌方不仅信息准确,甚至对弹道轨迹计算得极为精细。 更令人震惊的是,顿涅茨克本是俄军控制区,却未能拦截一枚来袭导弹。防空系统形同虚设,雷达未能及时预警,电子干扰形同摆设,只能眼睁睁看着导弹坠落。这一事件暴露出俄军在防空技术和装备上的严重短板,整体防御网络存在巨大漏洞。 目前,俄军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许是情报系统彻底失守。乌军之所以能准确掌握俄方高层动向,说明其通信保密体系已遭严重破坏。许多军官仍坚持传统的集体决策、前线指挥模式,显然未能适应现代战场的高度透明化。在卫星与无人侦察全面覆盖的今天,这种苏联时期延续下来的指挥机制无异于自掘坟墓。 更深层次的症结在于俄军体制文化的僵化。他们依赖集中决策与高层到场拍板的传统模式,缺乏分布式、灵活的指挥理念。这种浓厚的官僚风气,在信息化战争背景下极其致命。如今的战场早已不是拼谁火力更猛,而是比拼谁能更快掌握战场态势、更迅速作出反应。 这一事件无疑给俄军敲响了警钟。如果继续沿用过时的指挥方法,未来的伤亡数字恐怕只会进一步上升。关键问题在于,俄军是否真的有能力进行自我改革?仅从此次防空系统的漏洞来看,前景堪忧,更遑论要彻底转变几十年来积淀的指挥惯性。眼下看来,俄军体制上的短板,或许比战术上的失误还要致命。
俄军指挥中心遭导弹突袭,高层开会成靶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最近,乌克兰战场再起
岚昕不语
2025-07-03 11:23: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