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长面带神秘笑容承认:福尔多核设施严重受损 当地时间7月1日,伊朗外长阿拉格奇在接受美媒采访时承认,伊朗的福尔多核设施严重受损,但具体受损的程度和位置等情况,目前还没有人知道,伊朗的原子能组织正在进行评估,之后会向政府提交报告。 这一表态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从事件背景来看,自 6 月 21 日美军出动 B-2 轰炸机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后,特朗普政府一直宣称 “彻底摧毁” 了伊朗关键铀浓缩设施。 如今伊朗官方首次承认受损,表面上似乎印证了美国的说法。但阿拉格奇在采访时浮现的 “神秘笑容”,却让西方专家产生诸多联想。 其一,伊朗此举可能是 “战略忽悠”。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显示,福尔多核设施不仅具备生产丰度 60% 浓缩铀的能力,还曾检测到接近武器级的 83.7% 浓缩铀颗粒。 该设施采用地下深处加固混凝土结构,美军 GBU-57 钻地弹在实验环境下对加固混凝土穿透深度仅 10 米左右。 卫星图像显示,轰炸后福尔多核设施附近持续有施工活动,包括回填弹坑、修复道路等。 这一系列迹象表明,伊朗可能通过承认部分损失,塑造 “核设施已毁” 的舆论,从而在国际谈判中占据主动。 其二,伊朗试图争取战略主动权。自美军袭击以来,伊朗议会已通过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法案。 阿拉格奇的表态,可能是在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信号:既然核设施已严重受损,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也就失去了必要。 这一策略既能减少外部核查压力,又能为后续核活动转移争取时间。正如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分析,伊朗若持续强调核设施无损,反而可能招致以色列进一步打击。 其三,美国内部对打击效果存在分歧。美国国防情报局初步评估认为,美军空袭仅能将伊朗核计划推迟数月,而特朗普政府坚称 “彻底摧毁”。 这种矛盾在媒体报道中尤为突出:一方面,CNN 等媒体质疑打击效果,另一方面,特朗普威胁起诉媒体 “传播假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截获的伊朗通讯内容显示,伊朗官员对空袭破坏程度轻描淡写。这表明,美国情报机构对伊朗核设施实际受损情况的判断,可能与官方宣传存在较大差距。 从地区影响来看,巴基斯坦的立场值得关注。巴陆军元帅穆尼尔此前与特朗普会面,明确要求美国推动以色列与伊朗停火。 巴基斯坦作为伊朗的邻国,不仅担忧核泄漏风险,更强调伊斯兰国家应采取统一策略应对以色列。这种态度与伊朗的 “抵抗阵线” 战略形成呼应,可能对地区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所以,伊朗外长的表态看似承认损失,实则暗藏玄机。其核心意图可能是通过释放部分信息,误导美国和以色列误判伊朗核能力,同时为后续核活动转移争取时间。 而美国若不能有效验证打击效果,可能陷入 “战略误判” 的陷阱。国际原子能机构呼吁尽快恢复核查,但伊朗的拒绝态度,使得福尔多核设施的真实状况愈发扑朔迷离。 这场围绕核设施的博弈,本质上是大国战略意志的较量。伊朗的 “战略忽悠” 能否奏效,美国能否摆脱 “情报迷雾”,以色列是否会借机扩大打击,都将深刻影响中东局势走向。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国际社会更应保持冷静,推动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伊朗媒体发出“通缉令”——逮捕格罗西并处死,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干的事
【189评论】【1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