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刚宣布成功拦截“东风洲际导弹”,结果下一刻就被当着全球打脸!2025年6月28日,在阿拉斯加的福特格里利基地,美军动用他们号称能保护美国本土免受洲际导弹威胁的“金穹”导弹防御系统,进行了一次拦截测试。 这事儿一出来,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毕竟洲际导弹拦截技术一直是个超难啃的硬骨头,大家都想看看美军这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测试刚一结束,美军就迫不及待地对外宣布成功拦截了一枚“东风洲际导弹”,这消息一出,那可不得了,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美国国内也是一片欢呼,好像他们真的掌握了无敌的反导秘籍一样。 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五角大楼那是满脸得意,说美国导弹防御局成功完成了“远程识别雷达”的首次实弹跟踪测试,这下“金穹”计划可算是稳了,美国本土安全有了超级保障。 可事实真如美军说的那样吗?很快,就有不少专家和媒体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原来,美军这次测试用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真正的洲际弹道导弹靶弹,导弹防御局在发布会上说得含糊其辞,说追踪到的是“类似洲际弹道导弹的目标”,要是真用的洲际靶弹,他们肯定会直接吹自己追踪洲际导弹目标了,加个“类似”前缀,就知道有问题。 而且还透露测试用的靶弹是个“空射目标”,经过分析,大概率是“远程空射靶弹”,这玩意儿是用民兵-2洲际导弹二级弹体改装的,能用C-17运输机空投发射,能模拟一点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的中段、末端飞行弹道。 不过它和真正的洲际导弹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从飞行高度看,洲际导弹的弹道高度超过1000公里,而“远程空射靶弹”的飞行高度低得多,和射程7000公里左右的远程导弹差不多,只有500公里左右。 速度上更是没法比,洲际导弹末端速度普遍超过20马赫,部分甚至接近30马赫,“远程空射靶弹”末端速度通常在10马赫左右。这就好比拿个玩具枪和真枪比威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用这种小尺寸、低高度、低速度的靶弹测试,得出的数据能靠谱吗?就算“远程识别雷达”能跟踪它,那数据也是失真的,真要拿去拦真正的洲际导弹,肯定出大问题,说不定雷达追不上目标,反导拦截弹也够不着。 那美军为啥要搞这么一场注水测试呢?说白了,就是项目拖太久,再不交差就可能被取消了。 “远程识别雷达”早在2019年就开建了,原计划2021年进行实弹跟踪测试,结果因为各种问题,一直拖到2025年,再拖下去,国防部可能就以审计为由把项目砍了。 正好,特朗普提出“金穹”计划,要建覆盖美国全境的反导体系,洛马公司赶紧把“远程识别雷达”塞进计划里,当成核心系统之一,就为了拿到新的研发预算。 所以这场测试,与其说是测试反导系统行不行,不如说是给特朗普一个交代,证明这雷达和配套系统还能用,至于能不能真拦住洲际导弹,他们现在也顾不上了。 就在美军为自己的“成功”沾沾自喜的时候,很快就被打脸了,一些独立军事观察机构通过分析美军公布的有限数据,结合其他渠道的信息,指出美军这次测试就是一场闹剧,国际上的一些军事专家也纷纷发声,批评美军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他们表示,这种用虚假测试来营造反导能力强大假象的行为,不仅误导民众,也破坏了全球战略稳定。 而且,美国在反导技术研发上一直问题不断,之前他们搞过很多次反导测试,结果有不少都是失败的,就算有成功的,也大多是在特定条件下,和实战环境差十万八千里。 之前,美军就曾宣称成功拦截东风-26靶弹,结果后来被发现,他们用的“标准-6Block1U反导拦截弹”根本还没造出实弹,数据都停留在理论和PPT上,整个拦截过程就是在计算机上模拟的,是“数字拦截”。 还有用改装后的“民兵-2”洲际导弹当模拟中程弹道导弹靶弹,和真正的东风-26比,无论是飞行弹道、速度还是突防技术,都差得远。 这次所谓成功拦截“东风洲际导弹”的闹剧,再次暴露了美军在反导技术上的困境,他们一方面想通过宣传虚假的“成功”来维持自己的军事霸权形象,另一方面却无法真正解决反导技术面临的难题。 中国的东风系列洲际导弹,那可是实打实的硬实力,具备多种先进技术,包括高超音速飞行、变轨机动、末端突防等,可不是美军用这种虚假测试就能拦得住的。
《中国船舶》官网透露已经生产出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大的直径14米的潜艇耐压壳,新一代
【63评论】【84点赞】
独来毒网
霉国佬,要点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