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年,27岁赵扩继位,他在大殿上嚎啕大哭,声泪俱下,不愿意当皇帝。宋宁宗并非在演戏,而是内心真实流露,他缺乏底气。 叶绍翁《四朝见闻录》,描述了27岁宋宁宗赵扩继位的详细过程。赵扩不想当皇帝,却身不由己,有苦难言。 1194年,太皇太后吴氏发布懿旨,让赵汝愚传达诏旨:“皇上身体不好,皇子赵扩继位,尊皇帝为太上皇,移居泰安宫。” 这时,大臣关礼、张宗尹前往嘉王府,把赵扩拉出来,让他赶紧遵照旨意入宫。 看到大臣到来,赵扩泪流满面,一边哭一边前往大殿,很不情愿当皇帝。 来到大殿,赵扩依然哭,太皇太后也哭,现场没人敢说话。 太皇太后抹干眼泪,对着许国公赵抦说:“外界传言你继位,但国家需要年长君主,嘉王年纪比你大,故而嘉王继位。” 为了安抚许国公,也为了应付外界的言论,太皇太后又说:“嘉王之后,你当皇帝,轮流来。” 太皇太后这么说,宣告许国公无缘帝位,他很不开心。赵扩呢?理应继位,却更不开心。 赵扩并不想当皇帝,他惊慌失措,准备撒腿就跑,却被韩侂胄拦住,直接拉着他回来。 韩侂胄此举,赵扩更加害怕,便哭着说:“告大妈妈,臣做不得,做不得!” 一边哀求,一边哭,赵扩就是不想当皇帝。太皇太后无奈,只好让人拿出龙袍,说:“我来给他穿上!” 太皇太后亲自动手,赵扩更加害怕,他拽着侂胄的胳膊,绕着殿柱走,拒绝当皇帝,有种秦始皇躲避荆轲的感觉。 黄袍加身,居然不愿意,究竟是不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只是假装表演一下而已,赵扩过头了。 太皇太后大怒,呵斥赵扩站定,数落他:“我历经四朝,见过你太爷爷、爷爷、爹爹继位,没有这么折腾,你究竟想干嘛!” 说着,太皇太后的眼泪哗啦啦流,赵扩如此不争气,宋朝的皇位危机果真无法解决吗?太皇太后哭了。 韩侂胄见状,赶紧劝说赵扩,让他继承大统,安定社稷,对得起列祖列宗,践行天命。 赵扩看到太奶奶发怒,也不敢抗拒,勉为其难地披上龙袍,动作僵硬,嘴里仍喃喃道:“做不得,做不得!” 身披龙袍,还是不愿意当皇帝,赵扩此举让大家都很尴尬。韩侂胄、关礼、张宗尹管不了这么多了,直接把他扶上皇位。 赵扩不愿意坐下来,又哭了,自言自语道:“我无罪,恐负不孝之名。” 赵汝愚赶紧安慰:“天子应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现在中外忧乱,万一有变,将置太上皇何地,岂能说孝?” 啥意思呢?皇位悬而未决,人心不稳,一旦出现意外,你如何对得起祖宗,如何对得起你老爸太上皇,这不是“孝顺”。 赵汝愚说完,大臣又恳求赵扩赶紧坐下来,不要再犹豫了。太皇太后为了社稷,才考虑殿下当皇帝,殿下不能不孝顺。 太皇太后与群臣压力下,赵扩无路可退,却依然缺乏底气。赵扩为了应付太皇太后,以及群臣劝说,只好侧身半座,勉强称帝。 叶绍翁笔下,宋宁宗赵扩继位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赵扩很不情愿当皇帝。《宋史》中记载,也是差不多。 那么,赵扩为何不情愿当皇帝呢?是帝王常规的演戏手段,还是真的不想当皇帝?后者应该是主要原因。 帝王继位,表演大师并不少,尤其是在“禅让”时,三次推辞三次哭泣的流程少不了,基本工作要到位。 赵扩的祖宗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自导自演,成为历史上的笑话。 赵扩不一样,他是真的不想当皇帝,也不情愿当皇帝,他宁可做一位尊贵的王爷,为何呢? 皇位的吸引力很大,问题是南宋皇位太特殊。老爸宋光宗是如何一觉醒来成为太上皇,赵扩比谁都清楚。 对赵扩而言,他只想快乐活着,而不是跟宋光宗一样活着。赵汝愚、韩侂胄这些人,真的不好应对,赵扩没底气。
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当蒋介石慌不择路盘算退守台湾时,白崇禧却提出了一个疯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