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中国国籍,加入美国国籍!1988年,哈佛博士高华健被祖国点名邀请回国,却令所有人意外——他不仅拒绝了,还果断放弃中国国籍,转身加入美国,当年骂声一片,30年后,却又被国人当作英雄捧上神坛,这反转到底怎么回事?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这位当年被骂“卖国贼”的高华健,可是个实打实的学术大牛,他是国际力学、材料和工程科学领域的顶级专家。 还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放眼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个同时拿齐这七个院士头衔的力学家。 他头衔这么多,拿奖更是拿到手软,国际固体力学最高荣誉希尔奖、国际应用力学最高奖铁木辛柯奖、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奖章,三大顶级奖项全被他收入囊中,堪称国际力学界的“大满贯”得主。 这成就放在哪儿都是顶尖人物,可就是这样的人才,当年却因为拒绝回国被骂得狗血淋头。 1988年,高华健从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国家点名邀请他回国效力,按常理说,这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可他倒好,不仅拒绝了,还主动放弃中国国籍加入美国。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国内舆论也立马炸了锅,“白眼狼”、“卖国贼”的帽子扣了一堆,连他父亲都痛斥他“吃国家的饭,砸国家的锅”。 那时候的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全是指责他忘恩负义的声音,甚至有人要求撤销他的学籍,断绝师生关系。 为啥他放着好好的爱国人设不要,非要往火坑里跳呢? 原来是高华健觉得,80年代的中国,科研条件和国际顶尖水平差距太大,很多实验设备根本跟不上。 高华健搞的是固体力学,需要大量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前沿的学术环境,美国斯坦福大学给他提供了优厚的条件——高薪、独立实验室,还有接触尖端项目的机会。 更关键的是,当时美国对中国学者有戒备心,很多核心技术和项目不对中国人开放,高华健要是不加入美国国籍,根本没法深入参与这些研究。 他自己私下里跟母亲说过:“我自有安排。”这一安排,就是三十年的隐忍。 加入美国国籍后,高华健确实获得了更多资源,他在斯坦福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担任布朗大学终身教授,还当上了德国马普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接触到了纳米材料、量子传感器等最前沿的技术。 但他没忘记自己的根,从2001年开始,他就悄悄布局起了“曲线救国”,他在美国站稳脚跟后,开始大量招收中国留学生,专门挑那些品学兼优、有家国情怀的苗子。 在他的实验室里,中国学生占了一大半,他手把手地教,还特意叮嘱:“学成后必须回国。” 三十年来,他培养的20位博士、100多名硕士回到中国,其中7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50多人成为长江学者。 比如王翔博士,回国后参与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成了航天领域的骨干。 高华健还在多年间,利用美国的资源和技术反哺中国,他担任清华大学力学与工程交叉研究院院长,推动中美联合实验室建设,把美国的5G天线材料、量子传感器等12项核心技术转移回国。 就在上个月,他还在香港理工大学做了一场关于“交叉力学”的学术讲座,分享清华大学最新的研究成果,继续为国内科研站台。 如今的高华健,已经全职回到清华大学,担任力学与工程交叉研究院院长,他把在美国积累的经验和资源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国内科研中,带领团队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 他主导的纳米孪晶金属研究,打破了传统理论,为高端材料研发提供了新方向。 他的学生们也争气,在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有人可能会问:“他当年为啥不直接回国,非要绕这么大弯子?” 80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科研投入有限,很多领域还在追赶阶段,高华健要是直接回来,可能连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更别说搞尖端研究了。 他选择留在美国,看似是背叛祖国,实则是在用美国的资源武装自己,再把成果反哺祖国,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啊! 他用三十年时间,把自己打造成国际顶尖科学家,然后带着技术、人才和资源回国,这种贡献比单纯回国当个普通教授要大得多。 那些曾经骂高华健的人,现在也不得不承认:他是真正的“国之脊梁”。 高华健的成功离不开个人努力,但也不能忽视国家的培养,他当年是公费留学,国家花了不少资源培养他。 他的“曲线救国”虽然值得肯定,但这种方式也有争议,不过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的选择或许就是最优解。 他用三十年时间,从“卖国贼”变成“救国英雄”,如此巨大的反转背后,是一个科学家对祖国的深爱,是一种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国家崛起的担当,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信源:中国科学院——高华健
放弃中国国籍,加入美国国籍!1988年,哈佛博士高华健被祖国点名邀请回国,却令所
烟雨故人归期
2025-07-02 21:22: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