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桂军189师长发现日军身材矮小,他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可以让日军伤亡惨

粉头发的咔咔 2025-07-02 19:38:19

1938年,桂军189师长发现日军身材矮小,他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可以让日军伤亡惨重的办法,还能让日军的坦克无法前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8年,武汉会战正在进行,桂军189师驻守在湖北前线,敌我力量悬殊,局势十分紧张。 师长凌压西带领部队长期奋战在最前线,装备落后、兵员不整,加之敌人火力强大,机械化部队频繁出动,作战压力极大。 在一次防线调动过程中,部队押解着两名日军俘虏经过指挥部,凌压西正在观察阵地地形,看到这两名俘虏后停下了脚步。 他注意到这两人身材矮小,肩膀窄、腿短,尽管表情倔强,但一眼看去,身体条件并不出众。 这个细节让他心里泛起了想法,他迅速让副官派人进行侦查,确认敌军士兵的平均身高情况,几天后,侦查结果印证了他的判断,敌军士兵普遍矮小,尤其在步兵中,这一特点更为明显。 结合敌军战法,他意识到日军步兵往往依靠坦克作为掩护,以快速推进压制守军,步坦协同,是他们发动进攻的重要依仗,而在此前的交战中,桂军曾因为战壕不够深宽,敌人推进迅速,导致前沿阵地失守。 凌压西决定抓住这一弱点做文章,他命令部队开始调整防御工事,挖掘战壕的方式全面更改。 原本战壕多为隐蔽掩体,主要用于防御,而这次,他要求在某些阵地设置特殊战壕,壕沟要挖得更深更宽,边缘处理成向内倾斜的扇形,并拍打紧实,使其表面光滑,防止攀爬。 每道战壕宽度远超以往,必须达到普通人跳跃难以跨越的标准,战士们轮班施工,连续数日昼夜不歇,终于在关键位置完成了第一批样式特殊的陷壕。 作战安排也随之改变,士兵配发了板凳,用作射击时的站位工具,阵地设置为梯次退守形式,主阵地后设有次一级掩体,以备撤退时迅速转移,在真正的交战中,凌压西布置小股部队佯装撤退,引诱敌军追击。 战士们在表面上仓皇撤离,实际有序后退,将敌人一步步引向预设的陷坑,日军步兵不知底细,一路紧追,纷纷跳入壕沟,准备展开肉搏,却发现壕沟比他们身高还深,四周光滑无着力点。 敌人卡在壕中,身形被限制,行动困难,地面上的部队很快回撤反攻,将壕内敌人逐一击毙。 在随后的战斗中,凌压西又针对日军坦克改进战术,他根据南方山地多、水田广、道路狭窄的特点,在通向阵地的几条必经之路上布设假障碍,用伪装过的土堆、木桩、树枝引导坦克进入陷阱区域。 陷阱外形并不显眼,表面看似结实,但底部经过处理,承重能力极低,一旦战车驶入便会坠入壕中。 果然,几辆敌军轻型坦克在推进时陷入壕沟,无力自拔,由于通信不畅,后方步兵又被误导引向他处,坦克孤立无援,很快成为我军集火目标,全部被摧毁。 这场战斗持续数日,敌军连续试图突围,均被凌压西布设的战壕体系所阻,战壕不仅阻断了敌人的前进路径,还有效分割了其部队,使敌军无法形成有效合力。 战斗结束后,桂军189师成功保住了阵地,俘虏和歼灭日军步兵数百人,击毁坦克多辆,极大缓解了防线压力。 此次胜利不靠装备优势,全凭因地制宜和战术设计,凌压西的板凳战术在军中传开,许多部队借鉴此法,对机械化进攻部队形成了有效克制。 此次作战行动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奇迹出现,靠的是对敌情的冷静分析和对地形的合理运用,凌压西未曾接受过系统的高等军事教育,却能在复杂战局中寻找敌人的软肋,用最朴素的方式解决最困难的问题。 他的战术没有多么高深,只是实实在在地建立在敌我现实差距之上,身为基层将领,他比谁都清楚士兵的命来得不易,任何一次战术上的进步,都意味着可以多保全一批弟兄的性命。 这场战斗虽然规模不大,却展示了中国军队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依然能以智慧和意志反制强敌,凌压西没有选择正面对抗,而是用深壕、陷坑和土制战术构建防线。 这种以地形为武器、以智慧为支撑的作战方式,让敌人的坦克变成废铁,士兵变成靶子,他的布防思路后来也被推广到其他战区,成为对抗机械化进攻的一种有效手段。 1938年这一仗打完后,189师名声大振,凌压西也被上级通报嘉奖,他不以胜利自傲,也未张扬功绩,而是继续研究更多适用于南方地形的作战方法。 他始终认为,兵不在多,在于能打;器不在新,在于会用,在后续战事中,这种理念成为189师官兵的共识,也深刻影响了更多基层部队的作战风格。 抗战时期的许多胜利,就是靠着这些简陋却有效的办法,一步步争取来的,凌压西在这场战斗中所展现的,就是那个时代中国军人最真实的一面。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容县抗日爱国名将 凌压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老干部局

0 阅读:0
粉头发的咔咔

粉头发的咔咔

粉头发的咔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