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93年,菲律宾红薯高产,西班牙殖民者不准出口,偷运者会被处死,当时福建发

老阿七说史 2025-07-02 16:30:52

公元1593年,菲律宾红薯高产,西班牙殖民者不准出口,偷运者会被处死,当时福建发生大饥荒,在菲律宾经商的陈振龙听闻十分焦急,花重金买了几根红薯藤,将其偷偷编进了回国货船的缆绳里。 万历年间,福州秀才陈振龙屡试不中,为了生计弃笔经商。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陈振龙走得便是海路贸易。 头一回出海远航,可把他这个满脑袋之乎者也的秀才给折腾得够呛,大海上一望无际,可是连一口能喝的水都是奢侈。 不说那变幻莫测的海上风云,在船上呆久了,不少人病来如山倒,陈振龙福大命大,到达菲律宾的时候,还能站起来走路,脚踏上了实地,陈振龙才算是活了过来。 “振龙兄弟,第一回出海不好受吧。来,你尝尝这个,既能解渴又能饱腹,跑船的弟兄想省钱都吃这个。” 陈振龙正为菲律宾的风光眼花缭乱,一起出海的同行递给他一块长相奇怪的食物,外表覆盖着酱紫色的薄皮,咬一口又脆又甜,里面是肉粉色,吃起来又像水果又像干粮。 这就是今天被叫做红薯的农作物,这种作物又叫做番薯、朱薯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番薯即外番来的薯类,红薯最早是南美洲盛产的作物,后来随着航海贸易,被引进到沿海国家,逐渐传遍全世界。 陈振龙在船上被饿坏了,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三下五除二就把一根红薯吃完了,吃完他觉得通体舒畅,浑身气力都回来了,航行时困顿萎靡的情绪一扫而光。 “兄台,这是什么奇物,我怎么从来没见过,正好东西要是在咱们家乡种植,定能受到喜爱。” 陈振龙是儒生出身,遇到问题就想着刨根问底,刚吃到新奇的物种,便想到了农桑。同行朋友哈哈大笑,伸手虚画一个圈,让陈振龙看看眼前这块满是青绿的土地。 “振龙兄弟博览群书、满腹经纶,也有被难倒的时候,你瞧,眼前长得都是你刚吃的东西,这是一种叫番薯的粮食。” 陈振龙放眼望去,脚下枝枝蔓蔓一直延续到后面的山岗,可是看上去更像是杂草而非粮食,而且没有紫色番薯的踪影。 友人看出陈振龙的疑惑,他小心翼翼地观察四周,确认四下无人之后,拔出腰间的利刃,在地上一挖,双手抓住一根弯曲的藤蔓一拔,几块番薯便破土而出。 陈振龙拿在手上仔细观察,他这才看清,眼前看似杂乱的植物,很多都是番薯长在外面的茎叶。 番薯竟然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陈振龙忍不住想,要是能把番薯带回家乡,在福州培育起来,也许能解决旱灾时粮食短缺的问题。 陈振龙就对番薯上了心,他调查得知,番薯是一种顽强的农作物,耐旱耐涝,而且对土质要求不高,贫瘠的土地也能长出番薯。 然而当时菲律宾对这种引进作物看管很严,这是西班牙殖民者推广的农作物,他们驱使着当地的劳力种地赚钱,不允许私自贩卖番薯的秧苗。 西班牙殖民者害怕其他人学会了种番薯,都能吃上饱饭,就不听殖民者的使唤了。至于把番薯运输出去卖钱,更是严令禁止的事情。 在港口上白天黑夜都有人检查看管,防止有海外商人偷运番薯。陈振龙想到家乡大旱时饿殍遍野的惨状,决心铤而走险。 他了解到只要有鲜活的番薯秧苗,埋到土里就能落地生根。于是他将长长的秧苗编进缆绳中,绳子中间透出绿色的青苗,看上去跟船上常见的水藻、藤壶和苔藓没有什么区别。 陈振龙用这些缆绳绑着允许贸易的货物,就这样在西班牙殖民者眼皮子底下,将番薯带回了大明。 回家后,陈振龙和家人一起学习农耕技术,反复试验,终于成功栽种了番薯。万历年间遭遇大旱,陈振龙将种植番薯的技术交给官府,上书请求推广。 福建巡抚采纳了陈振龙的建议,种下之后产量丰富,大为惊喜,赶快向其他各地推广,福建地区因为旱灾导致的饥荒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后来番薯成为中国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种植技术不断改进,越来越多人吃到营养丰富又好吃的番薯 参考资料:“中国甘薯之父”陈振龙一家七代引种推广甘薯的故事2022-09-2616:29来源:方志委

0 阅读:193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