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金庸想去青城山拜访,却遭到负责人的拒绝:青城山不欢迎你!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一个书香世家。小时候就泡在书堆里,传统文化底子厚得不行。后来因为战乱辗转各地,最后在香港安了家,开始干新闻和写小说。1955年,他用“金庸”这个笔名在《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一下就火了。从此,他的武侠小说像开了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这些作品,直接成了华语世界的经典,连外国人都翻译过去看。他的小说不光是打打杀杀,里面还有历史、人性、江湖义气,难怪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
金庸不光会写小说,还是个厉害的报人。1959年,他创办了《明报》,当了多年社长和总编,把这报纸搞成了香港数一数二的媒体。他写的社论和评论,犀利又深刻,对香港乃至整个华语圈的舆论影响老大了。
2003年,金庸想着去青城山转转。青城山是四川有名的道教圣地,风景好,文化底蕴也深,按理说是个文人雅士会喜欢的地方。可他到了山脚下,却被景区管理处拦住了,说不能上山。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态度更硬,直接说:“你不道歉,就别想上来!”这事儿一出,媒体炸了锅,大家都好奇咋回事。
根儿得从金庸的小说《笑傲江湖》说起。这本书里,青城派被写成了反派,掌门人余沧海是个为了“辟邪剑谱”啥坏事都干的家伙,把林平之一家灭了门,形象烂到家了。小说是小说,可现实中的青城派不乐意了。2001年,张纪中拍的《笑傲江湖》电视剧播出,演员彭登怀把余沧海演得活灵活现,观众看完更觉得青城派就是坏蛋。这下青城山的旅游业受了影响,游客少了,收入也掉,刘绥滨气得不行,觉得金庸这是在砸他们招牌。
青城派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的分支,历史长得很,靠武术和养生术出名。金庸的小说和电视剧一搞,公众对青城派的印象全歪了。刘绥滨在门派会议上拍桌子:“这简直是对我们传承的侮辱!”于是,他们跟景区管理处一合计,把金庸和彭登怀列进黑名单,2003年秋天,金庸就这么被挡在了山门外。
金庸被拒后,心里挺不是滋味。他知道自己的小说给现实中的青城派添了麻烦,也不想这事儿一直僵着。2004年,他通过中间人联系刘绥滨,还在《明报》上发了声明,说小说里的青城派跟现实没关系,为带来的困扰道了个歉。刘绥滨看到声明,觉得金庸态度还行,就松了口,同意让他上山。
同年9月,金庸坐着轮椅被抬上了青城山。刘绥滨带着36个弟子在山门摆了个北斗七星剑阵,算是给足了面子。金庸下了轮椅,抱拳致意,两人握手,算是把这事儿翻篇了。金庸逛了一圈青城山,对风景和道教文化赞了好几句,走的时候还留了题词:“青城太极拳剑,既养生保健,亦系实用武术。”
1972年,金庸写完《鹿鼎记》就封笔了,不再碰武侠小说。之后他开始搞学术研究,还搞社会活动。1991年,他在剑桥大学拿了个荣誉博士学位,专心研究历史。2000年,香港给他颁了大紫荆勋章,表彰他对社会的贡献。封笔后,他还是会看看读者评论,偶尔在《明报》上回几句,挺有风度。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去世,94岁。他的去世让全球华人难过了好一阵子,读者和文化圈的人都说,他留下的武侠世界是座宝藏。他的小说就像青城山的古树,时间越长越有味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