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到了谈判桌,印度才发现自己是弱小的,而不是“大国”。   在最近的美印贸易磋

修竹崽史册 2025-07-02 14:14:53

只有到了谈判桌,印度才发现自己是弱小的,而不是“大国”。   在最近的美印贸易磋商里,印度外长信心满满地对美方提出了两点明确要求,本意是要在谈判中站稳脚跟,维护自己的农业和制造业利益,可现实却告诉他们,这种“红线”在美国那儿基本不起作用,美国在自己的利益面前不会轻易退让。   印度为啥在谈判桌上会这么被动?最核心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缺少能让对手在意的筹码。   美国在贸易议题上有的是资源优势,从农产品、汽车、科技直到金融服务,每个方向都能给出详细的控制措施,美国也不愁没有可替代的市场,对印度的依赖根本谈不上“不可或缺”。   这么一来,美方在谈判中根本不担心会被倒逼着让步,随时都可以摆出强硬姿态,只看自己愿不愿意而已。   而对印度来说就没有这种坦然,近几年印度在工业化、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无论怎么努力,短期内不可能弥补和美国的巨大差距。   像电子产品、农产品进入市场,以及关税松动或敏感作物开放,印度如果太刚就会导致国内反弹,可妥协了又伤害了本国利益。   手里的底牌没几张有分量可打的,往往接招还没出手,对方就能识破并拆解,想用人口市场作筹码去和美国谈判,但美国并不是非印度市场不可,失去了也无所谓,印度给出的价码别人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对于印度来说,“大国崛起”的说法在本国媒体和政界高频出现,每回国际上有点什么棘手合作事项,印度总是希望能成为焦点角色,一方面当然是想提升形象,为下一个全球性贸易合作争夺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成功谈判推动国内经济改革。   但偏偏最需要这份“谈判成功”的,实际上正是印度而不是美国,美国不会因为和印度没有达成协议就元气大伤,而印度却非常希望借着美方的支持打开局面。   这一次,美方重点强推转基因作物进入印度市场,并施压印度降低农产品以及一批重点商品的关税,说白了就是要印度主动让出保护线,接受更多美国商品。   美方这种步步紧逼的策略,本质上就是不着急谈效果,因为无论谈得成谈不成,对他们都没有太大损失。   调整贸易政策、提升关税上限,这些都可以随时用来施压,他们没有哪一项特别依赖印度,可印度如果过于固执又不让步,国内局势难保不出现波动,经济追赶风险就会加大。   回看整个谈判,每次喊着争取“对等权利、全球想法”的时候,印度难免发现自己离真正大国还差一大步,现实不是口号喊得响就有国际影响力。   再怎么讲“人口红利”或“制造能力”,行业基础、技术研发、金融支持和产业布局一个都不能落,短板在哪,谈判遇到的困境就出现在哪。   外界有不少评论都表示,“印度正逐步成为世界经济支柱”,但这道离能主动引领国际合作还有一段距离,比如制造成本受限、工艺链不完整,农产品自给压力大,政策调整也受制于内部多元意见,这些都让国际谈判有心无力。   在美印这场贸易角力中,印度的自信被现实一次次敲打,美国有的是选择,不愁市场失去谁,而印度则真心期盼能和美国达成更多协议。   这种局面下,印度提出的底线和谈判诉求多半都是美国早就评估过后的,实质影响有限,每一轮回来总结,更多是自我安慰和舆论宣导,并没有太多转化成现实权益。   真正的大国不仅要有谈判上的气势,更要有背后的硬实力,这才是决定一国能在全球博弈中保持主动的关键。

0 阅读:120

猜你喜欢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