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70岁的中科院院士陈彪结束了晨练并回到家中,享用过热气腾腾的早餐后,他穿好外套,骑上自行车,告别妻子前往一场关键的学术会议。临行前,他叮嘱妻子说:“外头很冷,你就别出门了。”这一句话成了夫妻二人的临别遗言,因为从那刻起,陈彪便人间蒸发,再无音讯。 “知道了,你路上注意安全。”妻子郝文英目光温柔地看着丈夫的背影,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送丈夫出门了,但每一次她都特别享受这个过程。 陈彪来到停车棚,推着那辆保养得相当不错的“凤凰牌”自行车就出了门。这次,他受邀前往南京大学参加一场关于“太阳物理中的磁流体问题”的会议,他是主讲人,所以得提前到场。 路过家门口时,他冲着妻子微微笑了笑,接着便踩着踏板逐渐远去。此时,夫妻两人谁都没有想到,这竟成了他们之间的最后一面。 陈彪要去的地方很近,从家到学校,骑车也就十来分钟,这条路他走了无数次,几乎闭着眼睛都能骑到学校。与此同时,他的脑海中也在盘算着这次会议的流程,以及会议上的重点,他这个人做事从来都是这般认真。 而这份认真,贯彻了他几十年。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的太阳物理几乎是一片空白,而他就是凭着这份认真和专注,才一步步组建好了框架。 1956年,为了能够把中国的太阳观测网搭起来,他亲自前往苏联,搞回来了一台色球望远镜,第二年又托关系从法国搞来了一台,并且为了把其中一台的关键部件运到云南建站,也都是他派遣跑后地协调各个部门。 到了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大开国门,这也给陈彪带来了机会。他认为:关起门来搞研究可不行。于是他便张罗起来了中国第一次太阳物理国际会议,不断地和外国专家进行接轨。 当这些工作都渐渐步入正轨之后,陈彪又往上打了一个报告。他觉得,南京、上海、合肥这块地方搞天体物理研究的人多,但力量却十分分散,这样对相关科研的发展很不利。 于是,又是他牵头跑动跑西,找科学院领导,找地方政府,想筹建一个“华东天体物理研究中心”。1993年11月,这个中心终于在南京正式挂牌成立了。 可以说,陈彪院士为了国家的发展奉献了许多心血,我国现有的太阳物理基础几乎都是他一手搭建出来的。 然而,就在华东天体物理研究中心挂牌成立的几天后,1993年11月10日,他却失踪了。 当天早上九点,南京大学的会议室中坐满了人,几十位参加会议的学者都到了,他们都等着会议主席陈彪开场。 但他们左等右等,却始终不见人。直到电话打到他家里,郝文英才愣了:“他七点就骑车走了啊!” 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当即就发现了事情不对劲。于是,学校的人赶紧外出沿路去找,可没有找到。报警之后,警察参与了搜寻,但都没有找到。 他这个人,就像是被清晨的薄雾吞噬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年逾七十的科学院院士,在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主干道上,人间蒸发。 家里,郝文英一直在守着,这么多年来却一直没有找到陈彪。但陈彪倾注毕生心血的紫金山天文台,官网上关于他的名字却还在,生卒年那栏只写着出生日期,对他的介绍上,还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大步走向太阳。” 信源: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陈彪:他大步走向太阳 文|礼想 编辑|萱萱老师
1993年,70岁的中科院院士陈彪结束了晨练并回到家中,享用过热气腾腾的早餐后,
寒烟笼碧水清
2025-07-02 10:33: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