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位抗联军长壮烈殉国,日军在搜查遗体时,偶然翻出一本笔记。当他们掀开泛黄的纸页,里面的记载令所有人大惊失色。很快,日军便根据这本笔记的线索,一举抓捕了六百多名抗日志士! 【消息源自:中央档案馆藏《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档案汇编》;《北满抗日根据地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抗联老战士张瑞麟回忆录《风雪征程》】 那本蓝布封皮的笔记本在雪地里格外扎眼。国长有用刺刀挑开它时,冻僵的手指差点撕破纸页——这个伪满讨伐队长不会想到,自己随手翻开的册子,会成为半年后那场大搜捕的死亡名单。此刻他更关心的是雪地上那具遗体:许亨植的眼镜片碎了一角,棉军装被血浸透后冻成了冰壳,右手还保持着扣扳机的姿势。 七天前,许亨植在张瑞麟的窝棚里核对名单时,这个满脸冻疮的小队长曾欲言又止。"参谋长,咱这二百多人的住址都记本子上,万一......"张瑞麟搓着开裂的手,哈出的白气在胡茬上结出冰碴。"革命不是过家家。"许亨植头也不抬,钢笔尖在煤油灯下划出工整的竖排字,"巴木东每个救国会成员,都要对得起组织信任。" 现在这本写满信任的笔记本,正躺在关东军绥化宪兵队长的办公桌上。松本少佐用放大镜逐页检查时,突然笑出了声——第三页边角有块指甲盖大的油渍,可能是记录时沾上的窝头渣。这个细节让档案突然有了温度,仿佛能看见抗联将领在风雪夜边啃冷饭边工作的场景。但温暖转瞬即逝,他立即召来了翻译官:"把庆安县这些带'朴'姓的地址先圈出来。" 其实8月2日那晚,警卫员陈云祥劝过宿营地点。"邵凌河湾太敞亮,要不咱再往林子里撤二里地?"这个山东汉子说话时,总不自觉摸腰间的手榴弹。许亨植却望着向导王兆庆紫黑的脚趾摇头:"老王冻伤需要烤火。"当篝火点燃时,五里外国长有的望远镜里闪过红光,这个老土匪出身的伪军队长咧嘴笑了:"逮着大鱼了!" 突围时的枪声像爆豆子似的。王兆庆后来回忆,许参谋长把他推下山坡前,往他兜里塞了个东西。等这个满身是血的向导踉跄跑到朴古松的密营,才发现是半块烤土豆和撕碎的会议记录——偏偏那本要命的笔记本被落下了。朴古松听完汇报,抄起斧子劈碎了松木桌:"老许啊老许,你记性比打字机还准干啥!" 1943年开春的"巴木东大检举"像场无声雪崩。日本宪兵按图索骥抓人时,许多村民还在睡梦中。张瑞麟躲在菜窖里听着头顶的皮靴声,突然想起许亨植最后对他说的话:"等抗战胜利了,这些名字都要刻在纪念碑上。"现在这些名字正在被捕名单上被打着红叉,而远处的松花江正在解冻,冰层断裂的声音像极了那晚的枪响。 直到抗战胜利后,人们才在日伪档案里发现那本笔记的复印件。泛黄的纸页上,许亨植清秀的字迹与红色批注重叠在一起,像血渗进了墨迹。有个细节令人唏嘘:几乎每页空白处都画着小小的五角星,可能是他记录时随手勾勒的——这个习惯,他至死都没改掉。
1944年,日军偷袭杨家铺,800多名八路军被日军包围,最后只有120多人突围。
【3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