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75年,贺龙的追悼会原本由军委全程安排,可仪式快要开始时,却突然停止,那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参考资料:2020-03-17 文汇客户端——周恩来为什么要在贺龙的骨灰安放仪式上违反常规一连鞠七个躬?) 1975年,政治风向开始悄然转变,但历史的惯性依然沉重,为贺龙元帅平反,并为他补办一场骨灰安放仪式,就是当时一件破天荒的大事,要知道,这可是第一次为蒙冤致死的领导人举行此类仪式。 6月9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内外,气氛凝重,三百多位来宾,大多是些从风浪里走过来的老家伙,有的白发苍苍,有的步履蹒跚,需要人搀扶着才能坐下,他们来,不只为悼念贺龙,也为见证一个迟来的公道。 礼堂中央,贺龙的遗像挂着,骨灰盒上覆盖着党旗,四周的花圈挤得满满当当,然而,大家心里都悬着个事儿:周总理会来吗? 谁都知道总理病得有多重,中央办公厅体恤他的身体,压根就没通知他,可对这些老同志来说,总理能来,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仪式快开始的时候,一个消息突然传开:总理的车正从医院赶来,仪式稍等!人群一下子骚动起来,窃窃私语声中,既有惊喜,也满是担忧,他这身子骨骨,怎么还折腾这一趟? 邓颖超早已等在礼堂西门外,目光一直望着车来的方向,车停稳,周恩来下车,身影比几个月前更显单薄,脸上也添了许多老人斑,疲态尽显,他手臂上戴着黑纱,走到签到桌前,颤巍巍地拿起毛笔。 人们看着周恩来那只曾摔伤过的右臂,青筋毕露,瘦得只剩骨架,他费力地抬手,左手撑着桌子,一笔一划写下“周恩来”三个字,或许是力气不济,最后那个“来”字收笔时歪了。 之后,周总理走进休息室,屋里的人“唰”地一下全站了起来,叶剑英快步迎上,握住他的手:“总理,您身体不好,也来了。” 周恩来脸上掠过一丝悲戚,声音低沉沙哑,充满了愧疚:“我已经对不起贺老总了,这次我哪能不来。” 这话说得在场的人心里一酸,叶剑英把准备好的悼词稿递过去:“总理,还是您来致悼词吧。”周恩来接过稿子,坐到沙发上,戴上眼镜,又掏出笔,逐字逐句地审阅修改,改完后,他抬起头,急切地问:“薛明同志来了没有?” 听说贺龙的夫人薛明就在隔壁休息室,他立刻起身,快步走了过去,薛明见到总理,积压多年的悲愤与委屈瞬间决堤,她扑上前,死死抓住总理的手,只喊了一声“总理……”,便泣不成声。 周恩来的眼圈也红了,嘴唇哆嗦着,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我来晚了……我来晚了……”他反反复复说着,像是在对薛明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在场的人,无不跟着掉泪。 仪式由邓小平主持,轮到周恩来致悼词,他缓步走向话筒,只说了一句“同志们”,那前所未有地苍老嘶哑的声音,就让全场所有人心里咯噔一下,齐刷刷抬起了头。 悼词宣读完毕,邓小平宣布向贺龙同志遗像三鞠躬,可是,当众人直起身时,却发现总理并没有起来,他仍旧深深地弯着腰,向着贺龙的遗像,第四次鞠躬,大家愣了一下,随即也跟着他再次弯下腰。 周恩来一连鞠了七个躬,这七个躬,超出了任何礼节,更像是一种沉重的忏悔,在场的老干部们都看懂了,这不仅仅是为一个老战友的离去而悲伤,更是为一个时代里,自己身居高位却无力保护战友周全而深感愧疚。 仪式后,贺龙家乡桑植县的干部和老乡,在礼堂外亲手栽下了一片从家乡带来的树苗,让故乡的植物日夜陪伴他,不久,贺龙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骨灰堂一室,与罗荣桓、陈毅两位元帅的骨灰为邻。
[太阳]1975年,贺龙的追悼会原本由军委全程安排,可仪式快要开始时,却突然停止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7-02 00:51:51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