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无等等”匾,现悬于麦积山石窟第4龛(散花楼)龛口上方,为清代木制长方形匾额。其边框呈斗形,边框内雕有四龙与连枝牡丹纹相互穿插的图案,上下两横边雕出云头模样。 匾上字为行书,第二个“等”字以两点的省略形式替代,字由薄木板雕刻而成,再用木钉固定。此匾乃明末清初甘肃籍著名书法家王了望于康熙十四年(1675)所书,其语出自《波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代表“正确的事”,“无”表示“错的事情”,“等等”意即“不过如此”。连贯起来理解便是对错得失,皆不过如此。 于佛教而言,“是无等等”用以描述佛道和佛的尊号,表明佛道超乎一切、独一无二,唯有佛与佛之间平等。该术语体现出佛教对佛境界至高无上性的理解。无等:意味着佛道超越一切,没有任何事物可与之等同。佛的境界独一无二,众生无法企及与佛相同的境界。等:表示唯有佛与佛之间是平等的。这强调了佛与佛在境界上的一致性。 综合起来,“是无等等”表达了佛道的至高无上与独特性。它提醒众人,佛的境界超越世俗概念,没有任何事物可与之相比,唯有佛与佛之间才有平等的境界。 讲解员在讲解该牌匾时提到:“是无等等”在《心经》原句中有“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是或者无,阴或者阳,真实或者虚妄,欲望有时,不过是等等。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是无等等”虽仅简简单单四个字,却阐释了世间万象,让人闻之顿感释然豁达,这也是对待现今生活的一种态度,一切不过如此,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随缘而为……
“是无等等”匾,现悬于麦积山石窟第4龛(散花楼)龛口上方,为清代木制长方形匾额。
寒星数点念情长
2025-07-01 23:26:3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