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结盟”?中美联手“围剿”加拿大?世界全都傻眼了,刚刚还势不两立、博弈激烈的中美二个大国居然在“围剿”加拿大这件事上选择了“结盟”? 当今世界,中美两大国的博弈几乎定义了国际格局。 谁知,它们竟会在同一件事上形成一种罕见的默契,矛头共同指向了素来以温和形象示人的加拿大。 这并非什么地缘政治的意外,而更像是一场由加拿大自己导演、最终可能“三方皆输”的困局。 其长期以来摇摆的外交策略,终于引发了固执己见的后果。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加拿大近乎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发起的挑战。 首先是对华方面。加拿大工业部长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中国安防企业海康威视在120天内彻底退出加拿大。 北京方面对此做出了快速而强硬的回应,中国驻加大使馆已发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警告。 外界普遍认为,这句外交辞令背后可能藏着真正的杀手锏,比如限制对加拿大出口其高度依赖的稀土。 毕竟加拿大在新能源汽车和军工等关键领域,其供应链与中国紧密相连,一旦稀土供应被“卡脖子”,后果不难想象。 但加拿大并没有就此收手,它在另一边也点燃了战火,这次的对象是它最重要的邻居——美国。 加拿大决定对谷歌、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征收数字服务税,并且这项税法还具备追溯效力,要求企业补缴自2019年以来的高达20亿美元的税款。 此举彻底触怒了华盛顿。特朗普政府立刻停止了和加拿大的一切贸易会谈,并且扬言要在7天之内让加拿大尝到关税的苦果。 而加拿大却反其道而行,不但不退反进,还对美国出口将近三百亿加元的货物征收反倾销税,涵盖了诸如汽车配件、农业等敏感行业。 这种强硬姿态,连一向视加拿大为“后院”的美国都感到意外。 那加拿大为何敢于“两线作战”,同时向中美两个大国叫板?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其外交策略上一种天真而危险的“平衡术”。 一方面,渥太华似乎想通过打压中国企业来向华盛顿“表忠心”,以换取在其他问题上的优待。 另一方面,它又希望通过对美国科技公司征税来彰显自身的主权独立,并为贸易谈判增添筹码。 这种既想迎合美国,又想敲打美国的做法,本身就充满了矛盾,既低估了得罪中国的代价,也高估了自己在美国眼中的分量。 进一步看,加拿大国内政治的窘境或许是更深层的动因。 在经济疲软、民怨渐增的背景下,执政党急需转移国内矛盾,而将中国企业塑造成“替罪羊”便成了一个看似便捷的选择。 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甚至公开打出“中国牌”,指责“中国倾销廉价钢铁,破坏北美就业”,试图以此说服美国在关税问题上让步。 这一招非但没有起到作用,还起到了反效果。 然而美国非但没有感激,还借着这个机会向加拿大施压,让中加两国在5 G问题上的关系变得更加糟糕。 同时,加拿大对其与美国的关系似乎也存在着认知偏差。 他们自认为,与美国交好,就可以不会有任何问题。 但现实却是,特朗普政府对待盟友向来以利益为先,不仅对加拿大加征过钢铝关税,甚至公开羞辱其总理。 这次的数字税风波,更是清晰地表明,一旦触及核心利益,美国可以随时将“盟友”关系放在一边。 正是这种失衡的策略和对大国关系的误判,意外促成了中美在“敲打”加拿大这件事上的“联手立威”。 对于中国来说,加拿大已经在很多次充当美国的“马前卒”,不管是孟晚舟,还是对华为和 TikTok的封杀。 中国早已表明自己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每次都予以了坚决回击。 中国商业部这次也发出了明确的警告:“决不允许以中国为代价进行的任何贸易,”这表明北京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 对于美国而言,加拿大征收的数码税直接触动了美国技术巨头们的利益,这样的做法无论在哪个时代,美国都不会接受。 更关键的是,华盛顿当时正与欧盟、日韩等国就关税问题进行博弈,加拿大的举动极易引发效仿。 因此美国必须“杀鸡儆猴”,拿加拿大这个邻居开刀,以儆效尤。 于是尽管中美在科技与贸易领域竞争激烈,但在捍卫本国核心利益这一根本问题上,双方都展现出了实用主义的一面。而加拿大,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种策略的代价是沉重的。中国业已成为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占据了该国75%的出口额。 同时与两大市场交恶,无异于一场经济自杀,其汽车、能源、农业等支柱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统计数字表明,加拿大海外投资已经大幅下降,美国公司如特斯拉,波音,正在对其在加拿大的供应链进行重新评估。 这场本想“左右逢源”的外交秀,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代价高昂的闹剧。它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在中美博弈的棋盘上,试图通过投机来玩火,最终只会烧到自己。
罕见“结盟”?中美联手“围剿”加拿大?世界全都傻眼了,刚刚还势不两立、博弈激烈的
酸酸甜甜小菊
2025-07-01 21:29:43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