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个国家开始站队,美国这才意识到,中国布局12年的大棋局已经成型。当全世界还在争论“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时,美国匆忙推出“印太经济框架”来应对。很多人认为中国只是在修路架桥、白花钱,其实这种想法太天真了。 作为全球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登顶的超级大港,宁波舟山港2024年靠148条远洋航线直通全球600多个港口,而汉堡港作为欧洲最大的铁路货运枢纽,超过50%的货物运输都靠铁路完成,妥妥的欧洲物流大动脉。 这两个港口一合作,直接打通了中欧海运的“任督二脉”,宁波舟山港的货物通过海铁联运上中欧班列,再经汉堡港的铁路网络辐射整个欧洲。 双方还计划共享海外仓,以后中国商品从宁波出发,最快72小时就能摆上欧洲超市的货架。这种实实在在的物流升级,可不是美国IPEF那种“空手套白狼”的框架能比的。 再看“一带一路”的绿色布局,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风电项目,用中国技术和资金建了40台风力发电机,每年发电3.5亿千瓦时,能满足20万户家庭用电,还帮当地减少28.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越南中山光伏电站更厉害,不仅每年减排5.3万吨二氧化碳,还带动周边村民每户增收近700万越南盾,连当地政府税收都跟着翻倍。 这些项目不仅让共建国家尝到了绿色能源的甜头,还把中国的技术标准输出到了全球。反观美国的IPEF,虽然也喊着“清洁能源”,但连关税减免都不肯松口,东南亚国家根本不买账。 “一带一路”早就不是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了,2024年,中国与共建国家的进出口额占外贸总值的46.6%,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8万列,成了横跨亚欧的“钢铁驼队”。 更厉害的是数字经济领域,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一起制定了《跨境电商标准框架》,还在东南亚建了9个跨国技术转移中心,把5G、人工智能这些技术送到了当地。 现在马来西亚的榴莲通过跨境电商平台,48小时就能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上,这种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美国IPEF根本插不上手。 2022年推出的IPEF号称要在供应链、数字经济等领域围堵中国,可到了2025年,这个框架连个正式的贸易协定都没谈成。为啥?因为美国既不想开放市场,又想让盟友把供应链从中国搬走,结果日本、韩国企业根本不买账。 毕竟中国市场占他们全球销售额的30%以上,谁会放着真金白银不要去陪美国玩虚的?更搞笑的是,IPEF连“印太”的定义都闹笑话:美洲只有美国自己,印度洋只包括印度,其他沿岸国家全被排除在外,活生生把“印太”变成了“印不印,太不太”的四不像。 当美国还在IPEF框架里扯皮时,“一带一路”已经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多边合作网络。从东南亚的中老铁路到非洲的蒙内铁路,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这些项目不仅让当地GDP增长了2-3个百分点,还创造了超过42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等机制,把50多个国家拉进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就像波黑伊沃维克风电项目,不仅用中国设备解决了当地能源短缺,还把每年1.5%的营业收入交给当地政府,连野马栖息地都专门划出保护区。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比美国IPEF那种“画饼充饥”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50多个国家开始站队,美国这才意识到,中国布局12年的大棋局已经成型。当全世界还
青黛灵韵
2025-07-01 19:03:4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