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葛存壮听朋友说全总文工团在招生,便兴奋 地对葛优说:“你再去试试吧。”然后问:“你至今最难忘的事是什么?”葛优说:“还能有什么,不就是喂猪嘛。”“那行,你就去表演喂猪吧”
结果,这样一段“喂猪”经历让葛优正式踏上演艺的康庄大道。
初到全总文工团,葛优根本不知道如何演戏,团里便安排他做一些杂活,或者偶尔让他出演名不经传的小人物,说白了就是让他“跑龙套”。
此时间长了,身边的都都该干嘛的干嘛去了,可葛优还在开心的跑龙套。
别人都替他着急,母亲实在看不下去让他换个门路吧,可葛优却不慌不忙,每天照样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他对母亲说:“别人都有机会,没准儿我也有呢。”
1988年,机会来了。米家山导演为影片《顽主》选角时,觉得葛优的气质很符合王朔笔下的时代青年形象,决定由他饰演冷面热心的小人物——杨重
葛优不负众望,以外冷内热的表演形式成功出演了《顽主》,也由此获得了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同时还得到了其他编导们的关注。
1992年的一天,冯小刚找到葛优,邀请他出演《编辑部的故事》里的主角李冬宝。
当时,葛优还有其他的戏要拍,所以说什么也不答应他的邀请。
冯小刚则说:李冬宝这个角色,完全就是现实版的您呀,就是照着您的样子写的,所以这戏必须您来演。
葛优摆摆手说:不行不行,这事不能失信于人,我早就答应别人了,如果我走了,不就把人家得罪了吗。
冯小刚抬出了杀手锏,坏坏地笑着说:“我虽然和您不熟,可王朔是您的朋友,您就不怕得罪他?”
葛优琢磨了一下:怕,我都怕。冯小刚笑眯眯说:“那您再仔细想想呗”。
权衡利弊之后,葛优答应了冯小刚的邀请,出色地饰演了那个油嘴滑舌的李冬宝,一夜蹿红不说,还一举拿下金鹰奖最佳男主角。
1993年,葛优出演《活着》的期间,导演英达找到他,三顾茅庐邀请他出演《我爱我家》,盛情难却,万般无奈之下,葛优演了个“街溜子”纪春生,也就是在这部戏里,葛优创造了后来风靡全国的“葛优躺”。
葛优是这么说自己的:全世界都把你捧得高高的时候,你也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儿,觉得是个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
很多导演、演员都说:“混到葛大爷这个地位的人,很难不对自己产生所谓的身份感,可是这种东西葛优从来没有过。”
对此,葛优自有一番定论,他说:“演员吧,往好里说,你是表演艺术家。但往最不好的里说,你是戏子。如果你给自己定成艺术家,那么有人说你是戏子的时候,你得扛得住,心里能承受就成。我呢,给自己定一个标准,就是戏子,当有人说我是艺术家的时候,我也别晕了,这很重要。”
用冯小刚的话说就是:“葛大爷这是大智若愚。”
葛优是个老好人,特别照顾别人的感受,总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曾经拍摄一家杂志封面的时候葛优身上穿了白色的毛线外套,“我今天已经穿这件衣服,给另外一家杂志拍过照了,怎么办?我不能再拍了,不然你拍出来跟那家杂志一样了。”为此,他专门换了衣服继续拍。
一次,葛优和冯小刚一起外出办事,一个小伙子走过来小心翼翼地问:“葛优,葛大爷吧?”
葛优点了点头,年轻人慌忙摸口袋,想让葛优签名,摸了半天,
只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小伙子抱歉地说:“对不起,只有这张纸。”
葛优笑着说:“没关系,不是借条就行。”
签完了,冯小刚拍拍葛优的肩:“你是我见过最有耐心的人了。”
葛优轻轻地瞄了一眼他,慢悠悠地说:“这事儿吧,你得这么想,签这个名,我可以签成百上千次,对他,这是第一次。”
还有一次,在石家庄,葛优被观众围住了,很多人粉丝来握手,有些握不上的,一着急了就拍他光头,疼得他直上火,
要是其他明星肯定翻脸了,可葛优在心里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人家也是高兴,『啪』给你一巴掌,他那心里就满足,怎么说也是和你亲密接触了,人家也高兴”。
有人问葛优:“您火了几十年,为什么不上春晚舞台活动活动手脚呢?“
葛优笑答:“电影还能凑合演,小品可不敢,太难了。”
他多次拒绝春晚剧组的邀请,有人不解:“这么好的机会呀,为什么不参加?”
葛优总是笑着说:“我还是不敢上春晚,这种事我还是挺紧张的,那个人太多,现场看的人太多”。
2019年,葛优终于突破自己,以小品《儿子回来了》火爆春晚,串红网络,不仅吸粉无数,更多的是他实现了自己春晚首秀。
当时葛优上春晚了,还成了当晚最大的热搜。
从电影大咖形象到春晚小品网红,葛优完成了一个飞跃,一个华丽转身。正如《围城》导演黄蜀芹所说:“葛优啊,那是一个大智大慧之人”
小编认为:葛大爷就是属于特别的接地气那种明星,不但演技高超,还平易近人,老少皆宜,也难怪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都那么喜欢他,
正是因为他懂得为人着想,没有架子,这确实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