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年,65岁的唐朝名将李靖攻灭吐谷浑,班师回朝。他向李世民请求赏赐吐谷浑可汗夫人,以照顾生活起居,颐养天年。李世民欣然同意。李靖,唐朝名将,武庙十哲之一,其生存智慧令人称道。唐朝初年,李靖功劳最大,却十分低调,让李世民很放心。明朝文人冯梦龙在《智囊》中对李靖的评价极高,记下了他的许多故事。
634年,吐谷浑进攻凉州,劫掠唐朝边境城镇。伏允可汗兵强马壮,瞧不起李世民,且吐谷浑地处青海高原,唐军难以进攻。李世民派使者警告,伏允可汗却选择无视。隋朝强大时,吐谷浑都不给隋炀帝面子,何况是建国不久的唐朝呢?伏允可汗铁了心袭击唐朝,把河西当成粮仓,彻底惹怒了李世民。李世民决定出动大军,教训伏允,最好能灭国。
吐谷浑位于西北,青藏高原气候恶劣,戈壁滩环境对唐军很不友好。长途远征,还要达到预期目标,谁来统帅呢?胜任这项工作的,除了李世民就是李靖。李世民御驾亲征,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于是这个任务落到了患有足疾的65岁李靖身上。
李靖挂帅,李勣、侯君集等名将都跟着上,唐朝总计用兵15万,骡马数十万,李世民下了血本。李靖到来,伏允可汗并不畏惧,主动列阵迎战唐军,结果唐军步兵超常发挥,击败了吐谷浑骑兵,把他们驱逐出凉州。冬季来临,西北戈壁滩连日大雪,伏允仗着地形优势,继续挑衅唐军,结果栽了跟头。唐朝初年,士兵战斗力强悍,作战意志一流,远非吐谷浑可比。长达两千多里的高原戈壁,成了唐军的狩猎场所,唐军分两路进行追击。
伏允也是狠人,他看到唐军追击,不是想着如何保存实力,而是策划诱敌深入,打一场漂亮的埋伏战,全歼深入高原的唐军。李靖用兵如神,唐军将士配合密切,吐谷浑把唐军引入伏击圈,结果依然惨败。2路唐军按时抵达集合地点,对吐谷浑内外夹击,伏允惨败。大战仅3个月,吐谷浑已经元气大伤,将士离心离德。此时,伏允才意识到危险来临,试图逃到西域绿洲地区,半路被部下处死,首级送给唐朝,挂在长安。
攻灭吐谷浑,李靖大获全胜,但尴尬的事情也来了。李靖战功显赫,攻灭颉利可汗之后他自己位极人臣,此时难以有更多的封赏。李靖如何做呢?冯梦龙《智囊》中,李靖的生存智慧可谓一流,他知道李世民需要什么,也知道皇帝担心什么,选择了“自污”。史载:“臣听闻吐谷浑国主夫人貌美可人,请陛下赐其为臣妾。”李靖明确告诉李世民,自己垂垂老矣,身体不好,希望有人照顾自己。吐谷浑伏允可汗的妃子貌美如花,正适合自己心意。朝廷上,李靖公然说希望得到伏允的夫人,让李世民成人之美。李世民很高兴,李靖战功显赫,赏赐他美妾又有何不可呢!
李世民果真信任李靖吗?答案是否定的,李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踏实办事,尽职尽责,不能有任何抱怨,即便受了委屈。李渊晋阳起兵,李靖反对,还想去江南把消息告诉隋炀帝,可惜未能成功。玄武门之变,李靖也不参加,不选边站,认为这是李家自己的事情。630年,李靖攻灭突厥,俘虏颉利可汗,洗刷了渭水之耻,李世民下令庆祝五天五夜。李靖得到什么赏赐呢?答案是,朝臣弹劾,说李靖纵容士兵劫掠,坏了名声,李靖啥赏赐也没有。李世民赏赐李靖,不是攻灭突厥之后,而是被弹劾后几个月,李世民安慰这位老将。李靖是无辜的,李世民很清楚,但他却默许朝臣弹劾,这就是帝王的心思。
635年,李靖攻灭吐谷浑,也是没啥赏赐。因为李靖又被朝臣弹劾,说他拥兵自重,有谋反的打算,李世民下令调查。李靖没有谋反,却被震慑到,李世民不会一直“保”自己,一旦说的人多了,皇上难免“犯糊涂”,李靖越想越怕。李靖如何做呢?“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正史中,李靖选择闭门谢客,即便是亲朋好友也不见面,把自己“孤立”起来,让李世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