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建议,凡是扶了老人被要求天价赔偿的,在老人拿不

历史趋势解码 2025-07-01 15:04:15

202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建议,凡是扶了老人被要求天价赔偿的,在老人拿不出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可以按“敲诈勒索”起诉,即便不能够判刑,也要高额罚款,进行严惩! “讹人零成本,救人高风险!”这无疑是目前社会所形成的一种畸形现状。甚至有法官当众提出:“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去扶?”一时间,老人摔倒无人搀扶,做好事反被诬陷等现象频发。 据记载,在我国古代,尤其是秦朝,如果有人捏造事实,诬告他人,经官府查明后,诬告之人会被处以“反坐”刑罚,不仅会遭受皮肉之苦,甚至会牵连亲属,最后还要给予当事人赔偿,所以,“碰瓷”这种事基本不可能发生。 然而,到了今天,“碰瓷”在各地屡见不鲜,甚至一度成为某些不法分子“发家致富”的重要渠道,多少家庭因此支离破碎。所以,李玫瑾教授的此番言论,也并无道理,一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网友的认可。 “扶前录像自保!”成为社会常态,加剧了社会冷漠。2024年,江西某17岁少年,看到一名老人摔倒在路边,便好心上前搀扶,而后,用老人的手机联系其家属,看似一个暖心之举,竟在随后被家属掌掴,要求赔偿。 若不是,路边的监控记录了事件的全部经过,估计小伙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最终,老人家属被给予行政拘留9日的处罚。“做好事先录像”成为大家“伸手”之前的必然之举,甚至有人怕惹麻烦,选择无视。 除此之外,讹诈成本过低,也是导致此类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2024年5月,上海某公交司机,见老人喝醉酒,担心其下车摔倒,便好意上前搀扶,谁料,老人下车后竟直接倒地,试图讹诈司机。 事后,好在有群众用手机记录了事件经过,公交车司机也被恢复工作,但其却饱受了长时间的舆论折磨,而老人仅仅只是批评教育。当然,诸如此类事件,数不胜数,李玫瑾的建议,其本质是以法律手段来修复道德契约。 如何区分“误认”与“恶意讹诈”,也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又一难题。“我年纪大了,记不清楚了!”相信许多案例中,多数理亏的老人都会说出诸如此类的话,如此轻描淡写,实属令人无奈! 从长远来看,唯有让讹人者付出远高于收益的代价,才能重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相信这也是李玫瑾教授提出此意见的初衷所在。 对此,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信息来源: 极光新闻|《李玫瑾对“扶老被讹”现象给出建议,“即便不能够判刑,也要高额罚款”,对于这个建议你怎么看?》 四川观察|《5月27日据新京报,官方回应上海一公交司机搀扶老人反被讹:老人过度饮酒,摔倒与公交司机无关。》 i宿迁|《少年搀扶老人反被诬陷掌掴!江西警方:行政拘留9日!》 文|梅林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0
历史趋势解码

历史趋势解码

预测历史趋势,揭示背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