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部队营房对比,美媒:住帐篷的拿啥和住保温营房的对抗?也不知道美媒到底是什么用心,竟然公然对中印边境部队的营房情况做了一个直观反映的对比:解放军住的是保温营房;印度军队却住的是帐篷。这也就算了,美媒还直截了当地指出印度军队在高原地区的后勤保障体系仍不完全、能力仍然偏弱以及和解放军部队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没有直接点破,但两相对比之下可谓高下立判,意思也近乎一目了然,那就是寒颤的印度军队即使头铁硬刚解放军也毫无胜算。 据媒体报道,一款新型可拆装式自供能保温营房在2020年10月正式公开亮相驻防在我国边疆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一线边防部队。 2020年6月,中印双方在加勒万河谷地区产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解放军和印军部队各有重大人员伤亡情况出现。 当时的美媒《1945》网站一针见血地指出,解放军和印度军队在后勤补给现代化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印度军队处在明显下风地位。 美媒还用解放军住的是保温营房而印度军队却住的是不抗寒的帐篷举例说明,事实上,美媒之所以能够举出直观住宿的例子,主要是动用了卫星技术。 或者这样来说中印加勒万河谷边界冲突在当时引发了高度关注,以致于不少主体通过各种手段途径了解冲突全过程以及就中印两军的各项数据情况进行了直观对比。 但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就吓一跳,原来印度仍然未改“纸老虎”的突出特征,只能在表面上做到声势极为浩大的程度,无法深度发掘和细究。 别的先不说,单单是在高原高寒地区的物资补给和保障能力方面,我国就要甩印度几条街。 美国军事分析家彼得·苏休也在《国家利益》网站发表评论,称:“中印双方都在为漫长寒冷的冬天做准备,大背景是中印双方围绕着边境西段的谈判仍在继续进行”。 但苏休却指出了印度和我国在准备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比如由于印度实际控制一侧可用道路极为有限,印度不得不采取空运的形式运送武器装备和补给物资,但保暖衣物是二手的。 而我国不仅将最新、最好的防寒装备优先列装解放军,如包括冬训服、大衣在内等新型冬季巡逻装备,甚至于给部队配备了预制隔热大棚(又称保温营房,内部设施齐全)。 尽管印度也有样学样,依样画葫芦,可印度准备的却是可以容纳3到5名士兵的极地帐篷以及从当地采购的预制隔热小屋,技术还和以前一样落后,用的是煤油加热器。 而解放军使用的保温营房则是节能建筑+光伏发电技术的组合拳,具备“官兵自建、能源自足”等特点。 饮食物资方面的补给情况则更甚印度一筹:无人机运输部队的成本要大大低于军用运输机,无人机补给队的存在使得解放军部队即使身在边疆边防地区也可以吃上新鲜的瓜果蔬菜。 一句话,我国对待边疆边防部队总是优先考虑;而印度却仍然维持着“散装印度”的突出特征:衣物从欧洲采购,有些还是别人穿过用过的;极地帐篷从当地购买,普适性较弱。 虽然印度现在也在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在基建层面不输于我国,但以印度军队在印巴冲突中的表现来看,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华而不实”。 印度要想在这方面做到我国的程度,还需要修炼几十年,印度自始至终都未明白,现代战争早已成为经济消耗战。 但经济消耗战只是表面上的主流,要始终确保自身处于绝对有利态势,就仍然需要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对每一个个体关照到位。 打仗不仅仅是战斗力的直观反映,更是士气、信念和胆量的比拼,看来美媒仍然没有将印度军队当成世界一流军队,并不认为印军是解放军的一合之敌。 参考资料: 美媒:解放军给部队最好装备,印军则发二手衣服|环球网 可拆装式保温营房、新型边防巡逻被装、“无人机补给队”......新科技帮解放军高原过冬|环球网
南亚暗战曝光:巴铁用手机塔当武器,印度战机成了“睁眼瞎”当全世界盯着印巴边境的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