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曾国藩不能封公爵? 因为咸丰朝以后,清朝的封爵迅速减少且层次降低。确切说,

绝世刀尊 2025-07-01 10:39:48

为什么曾国藩不能封公爵? 因为咸丰朝以后,清朝的封爵迅速减少且层次降低。确切说,乾隆朝之后,封爵就减少非常严重,到同治之后算是画个落日余晖。 清朝的公爵主要有三类: 第一是立功封爵,除建国时候个别人外,立功指的都是立军功。 第二是世袭祖辈爵位。 第三是承恩公(侯),也就是作为外戚获得的爵位。 除去后两类的话,会发现,第一类公爵甚至包括侯爵、伯爵,主要都集中在乾隆朝之前。清朝的立功封爵,第一个高峰期是入关前后,这个不用说了,立国战争肯定封爵重头。大概封了十五个公爵。而在康熙亲政后到雍正时代,清朝的封爵迅速减少且层次降低很多。 以康熙时代那么多军事行动,最终亲政后封公爵的只有图海和费扬古二人,这两个人分别是平三藩之乱和三征噶尔丹时候的首功。而雍正时代则只有年遐龄、年羹尧和岳钟琪(岳后被削爵,乾隆时期又恢复公爵)三人。其中年遐龄还是明显因为年羹尧父亲身份而被照顾的。 由此可见,在康熙、雍正时代,公爵成为非常稀罕品。特别是康熙时代军事行动那么多,也严格控制立功封公爵的情况。这也说明在王朝经过初建期之后,客观上需要逐渐降低一下爵位,以体现开国元勋的地位。这种风格贯穿中国很多朝代,包括现代实际上也一定程度按照这种理念。 第二个高峰期是乾隆朝。不算追赠的话,公爵大概封了十个(包括又封的钟琪)。这一时期两个原因,一是距离立国已经时间比较久了,再封爵也不至于降低开国元勋地位;二是乾隆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开边时代,这一时期封爵的功臣,基本都是都新疆、西藏等地开边功劳巨大的功臣。比如傅恒、兆惠、福康安、明瑞、阿桂、阿里衮、海兰察这些人。在乾隆朝之后,封爵再次迅速减少。 嘉庆时代的公爵,除了初期因为特殊原因封的和珅外,只有额勒登保和德楞泰二人。且这两个人重要军功还都是乾隆时代跟着福康安立的,嘉庆朝持续立功后封公爵的,实际上相当于乾隆时期开边立功授爵的余音。道光时代的公爵,只有长龄一人。长龄的军功最重要的是主持平张格尔之乱,依然属于乾隆时期开边的政治余波。可见在乾隆朝开始又一次封爵高潮,是因为这一时期是开边重要时代。之后嘉庆、道光时代又非常稀少,且基本都是乾隆时期的政治延续。 在从咸丰朝开始,再无一个立功封的公爵。所以总结会发现,清朝立功封爵特别是高等爵位,主要就是两个来源:第一是立国战争,属于开国元勋;第二是开边战争,给国家打下大量领土。入关前后第一类,乾隆朝是第二类。康、 雍、嘉、道时代很少,但也基本是第二类。这么一看,就知道为什么咸丰朝之后封爵相比之下少很多,公爵更是绝迹的原因了。因为之后战争虽然不断,但不是被侵略,就 是平内患。对于王朝来说,其层次根本没法和立国、开边相提并论。虽然可以说给王朝续命也非常重要,但是只要还能要脸,都不好意思把这种内部战争和立国、开边平齐。这就导致从咸丰朝开始,再没有因功封公爵情况。这种情况下,曾国藩封侯爵已经是很高的地位了。 实际上,如果统计的话,从咸丰朝开始,因功封的侯爵也只有曾国藩和左宗棠(光绪年间在收复新疆后封侯爵)两个,加上追赠的还有个李鸿章。伯爵也只有官文、曾国荃和李鸿章(死后追 赠侯爵)。所以只要详细看清朝封爵制度就知道,立功受封的爵位,基本上对应的都是立国战争和开边战争,特别是以入关前后和乾隆朝为代表。之后爵位就迅速减少,特别是公爵在咸丰朝开始就绝迹了。主要原因就是战争的层次下降了。当然,许多王朝末期,都还会有一股爵位泛滥阶段,就是只能靠滥封赏笼络人,给自己最后一波续命了。但清朝因为放弃了最后挣扎,决定选择趁着 手里还有点牌和平下台,所以没有这个阶段。只有灭亡前最后犹豫阶段,决定过给袁世凯封侯爵,算是唯一一个希望封赏续命案例,只不过袁世凯没有接受,清朝随即也不再挣扎了。

0 阅读:158
绝世刀尊

绝世刀尊

绝世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