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国花大价格向澳大利亚买了一艘废船,废船到达广州黄埔船厂后,便开始进行拆解,其他国家纷纷耻笑,买一艘废船,有何用处。历史证明,正是这艘被西方轻视的退役航母,意外地成为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4年,澳大利亚海军退役的"墨尔本号"航空母舰被当作废铁卖给中国,这桩交易在当时引起西方国家的普遍嘲讽。 "墨尔本号"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 它原本是英国皇家海军建造的"庄严号",1949年被澳大利亚购入后更名为"墨尔本号"。 这艘航母服役期间事故频发,曾撞沉过两艘友舰,被戏称为"撞船专家"。 1982年退役后,澳大利亚决定将其拆解出售。 1984年,中国拆船公司购得这艘报废航母。 当"墨尔本号"被拖到广州黄埔船厂时,船体已经锈迹斑斑,甲板涂层大面积剥落,整艘船散发着衰败的气息。 西方军事观察家们都在等着看笑话。 他们不知道,这艘破船里藏着改变中国海军命运的宝贝。 拆解工作开始后,中国技术人员很快发现了意外之喜。 尽管舰体破旧,但关键设备基本完好。 最珍贵的是蒸汽弹射器和阻拦索系统。 这些正是建造现代航母的核心技术。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舰体深处一个密封舱室内,技术人员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金属盒子,里面装着完整的航母设计图纸和技术手册。 这些发现让中国工程师如获至宝。 当时中国海军正处于现代化起步阶段,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航母建造技术更是被列为最高机密。 现在,这些梦寐以求的技术资料就摆在眼前。 黄埔船厂立即组建了专业团队,对"墨尔本号"进行系统性研究。 工程师们像解剖麻雀一样,将这艘航母拆解得七零八落。 他们仔细测量每个部件的尺寸,分析材料成分,研究设备的工作原理。 特别是对蒸汽弹射器和阻拦索,技术人员进行了上百次测试,详细记录各项参数。 研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分析蒸汽弹射系统时,团队遇到了棘手问题。 这套系统结构复杂,很多部件因年代久远已经锈蚀损坏。 更麻烦的是,西方突然加强了对华技术封锁,关键零部件和特种材料被列入禁运清单。 面对困境,研究团队迎难而上。 没有特种钢材,他们就试验国产替代材料。 缺少精密零件,就自己设计制造。 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成功仿制出合格的蒸汽弹射装置。 阻拦索的研制同样艰难,团队反复调整材料配方和结构设计,最终攻克了技术难关。 这些技术突破为中国自主建造航母奠定了基础。 在"墨尔本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启动了首艘国产航母的设计工作。 新航母借鉴了"墨尔本号"的成熟设计,同时融入了大量自主创新技术。 船厂技术人员日夜奋战,精心打造每个部件,确保万无一失。 当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时,西方军事专家惊讶地发现,这艘新航母虽然外形与"墨尔本号"有相似之处,但内部系统已经全面升级。 蒸汽弹射器效率更高,阻拦索系统更加可靠,电子设备更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曾经被嘲笑的"废铁买卖",如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从"墨尔本号"到国产航母,中国走过了艰难而辉煌的技术攻关之路。 这艘退役航母就像一把钥匙,为中国打开了航母技术的大门。 当年西方国家的轻视与疏忽,意外地成就了中国海军的崛起。 这段历史生动地诠释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深刻哲理。 主要信源:(生活周刊——礼仪之师的航母梦)
“只要一颗钻地弹就能将中国引以为傲的三峡大坝给轰烂!”美国的政客曾大言不惭地说道
【36评论】【122点赞】
用户14xxx18
瞎编,一个金属盒子能装下航母的图纸?一个落后的破船能指导建造现代化的航母?一个报废了几十年的技术,被澳大利亚抛弃,但被中国如获至宝?简直是滑稽可笑,胡编乱造,颠倒黑白。小编应该认真调查研究,尊重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