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入党,含金量确实算高的,但不是“金饭碗”,更像一块挺有用的“敲门砖”和“成长加速器”。为啥这么说?
1. 考公务员、进国企事业单位:很多好岗位(特别是核心部门)明确要求党员或党员优先。没党员身份,你连报名资格都可能没有,这块“敲门砖”很实在。 想走选调生这条路子(国家培养的后备干部),党员几乎是必备条件。 评优评先、奖学金、保研(部分学校或专业)、担任重要学生干部,党员身份往往更有优势。
2. 入党过程要学理论、写思想汇报、参加组织生活、接受考察。这个过程逼你思考国家社会大事,提升看问题的深度和觉悟,对三观塑造有帮助。 党组织经常组织活动、承担任务(志愿服务、理论学习等),非常锻炼组织协调、沟通表达、解决问题等能力,这些都是未来职场需要的。 能和学校里比较积极上进、思想觉悟相对高的同学(包括老师党员)在一个组织里,互相学习交流,建立的人脉圈子质量通常不错。
3. 在很多长辈、用人单位(尤其传统行业、体制相关)眼里,大学能入党,意味着你至少是“品学兼优”、“积极上进”、“靠得住”的,是个加分印象。
但是!必须说清楚几点:
1.找工作最终看综合能力(专业、实习、技能、面试表现)。私企、外企更看重实际能力,党员是锦上添花,不是决定因素。 2.名额有限,竞争激烈。要成绩好(不能挂科)、群众基础好、积极参加活动、通过层层考察(谈话、培训、政审),还得能坚持。混是混不进去的。 3.入了党,意味着要承担更多责任,接受更严格的要求和纪律约束。如果只是为了“好处”,动机不纯,进去后也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