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祭日,我特别想回老家——话题沉重,说来话长,简述也占篇幅。有没有哪一刻你特

绍华的摄影 2025-07-01 06:05:22

父母的祭日,我特别想回老家——话题沉重,说来话长,简述也占篇幅。有没有哪一刻你特别想回老家 父母生养我们姊妹五个,仅靠爸爸每个月的47元工资生存。 吃国库粮时,还没感觉到孩子多负担重;六二年干部家属子女还乡后,日渐捉襟见肘;尤其是花220元盖了自己的房子,压得妈妈爸爸喘不过气来。 口粮款交不上,生产队是不给分粮食的,因此: 那些年,苞米棒退粒后的芯子,我家不做柴烧,而是用碾子压成面子后掺谷糠贴饼子吃,实在不成“个”时,才能兑些苞米面。 那些年,“放破籽”(把玉米粒压碎熬粥)是家里最抢手的活,我和大妹二妹争着干,不仅是因为穷子的孩子早当家,更主要的是放破籽时、可以背着妈妈吃上一把玉米粒子,当然是生的。 那些年,我最恨生产队长,那是因为,每年的秋后,生产队要决算,家有好劳动力的人家会分到50~150元的工分结余款;当时的钱无论是生产队还是个人家,丁是丁卯是卯、一铆顶一楔,我家因盖房子的窟窿堵不上,年年拖欠队里的口粮款,致使有“工分结余款”的户开不到钱;生产队就天天晚上在队部开会,批判妈妈(WG期间),催命似的追口粮款,社员们说啥的都有,最数队长说的难听,弄得妈妈出队部就哭,到家止住泪水,我们五个睡着了接着哭。 那些年,爸爸月月交给妈妈40元,自己只留7元钱;仅吃饭“一天三毛钱一个月还需要九元”,爸爸就天天下乡,派饭到大队和小队干部家时,一般不好意思收下一毛钱饭费...... 直到74年,家里的拮据才出现转机。我高中毕业后,直接被公社党委选为大队接班人并开始挣工分,年底不仅再也不欠口粮款了,还有工分结余款125元,当即还清了外债。从此,过上了不再背债但也不算富裕的日子,妈妈爸爸的脸上,笑容的次数明显增多了。 77年,从广播喇叭里获悉恢复高考的消息,我白天到各生产队“抓革命促生产”,晚上悄悄地看书学习;是妈妈的一次“心碰心”约谈,令我彻底放下了高考念头,妈妈说:咱们家刚见芝麻开花,你若高考,不仅口粮款再度无望,还要供你上大学,咱们的日子比三年前还要苦——是啊,学习成绩与我一样好的大妹,因为家穷,四年级没读完就出去做工了,我怎么能如此自私。 直到80年落实政策、恢复了国库粮,三个妹妹和弟弟相继有了工作,家庭情况才彻底好转了,爸爸妈妈自然喜笑颜开;大妹上班后的第一个月(工资28元),就拿出5.8元为爸爸妈妈买了一瓶茅台酒。一家人坐在一起时,才发现二老已经白发稀疏,苍老许多。 我结婚的第二年生了儿子,爸爸妈妈喜出望外!那架势,要把“对五个儿女的亏欠”,全部通过孙儿补回来,可谓是“含着怕化了、捧着怕掉了”。 可好景不长。孩子一周岁时,我们发现妈妈照看孙儿明显吃力,到医院一检杳怀疑肺有问题,带她到天津肿瘤研究所,确诊为肺癌晚期!幸福刚刚开始,苦了半生的母亲却倒下了,我们姊妹五个和爸爸于心不忍,求人购最好的药品,买她最爱吃的食物,事事处处让她开心;尽管如此,三年后,妈妈还是当着我们五个的面,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二老乘下爸爸,我们五个简直是倒反天罡了,就像他喜欢孙儿那样,“含着怕化捧着怕掉”,他怎么开心愉悦我们就怎么来,一切顺着他,只要是老爸所想,我们就全力去做。包括爸爸想找个“后老伴”,我在自己都不情愿的前提下,把三个妹妹和弟弟约到我家,在一阵接一阵想念妈妈的哭泣声中,硬是做通了他们和自己的思想工作;并亲自当起“红娘”,为爸爸与同事的妈妈牵线搭桥,令二老都“老来有伴”;这样,仅继母这一“块儿”,就把爸爸的吃住行照顾得应应当当,20年后,才不舍地去了天堂...... 爸爸去世后,二老合葬于老家祖坟。 每逢我们23口人的大家庭中,有个大事小情(诸如娶妻生子、工作进步等),我和妹妹们都会带领全家人前去汇报,就像二老在世时一样诉说;尤其是祭日,大家提前几天就期盼着并认真准备,四十二年中没落过一次,因为“子辈”“孙辈”都有要告之二老之的心里话...... 照片说明:1~3是至今最爱吃的、老家的秫米干饭大豆腐脑子;4~6是在老家拍摄的风土人情;7~9是老家的自然景观随手拍;10~12是来自于现居住地县城的风景。 用这些照片来宽慰、贿赂平台,免得判我“跑偏”。

0 阅读:0
绍华的摄影

绍华的摄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