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里印度成了“刺头”,成员国想“清理门户”,却发现章程里没写开除条款,重大决定还得全体同意,印度自己还握着一票否决权,这局面看似无解,网友却脑洞大开,支了个“边缘化”的招,把印度架在火上烤。 印度加入上合组织后,一直是个“不合群”的存在,2024年上合峰会上,印度外长苏杰生公开反对“一带一路”倡议,说中巴经济走廊“损害印度主权”,还搬出宪章第一条,想把上合组织“圈”在反恐领域,阻止区域经济合作,结果其他八国直接签署联合公报,力挺“一带一路”,把印度晾在一边。 更绝的是2025年6月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事件,上合组织九国联合谴责以色列,印度却紧急“划清界限”,声明“没参与讨论,立场不变”。 这操作直接让伊朗寒了心,当初伊朗和印度签了“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协议”,结果印度关键时刻掉链子,偏向以色列。 章程卡得死,开除印度不可能,网友却想出妙招:既然不能明着踢,那就“软刀子割肉”,上合组织内部开始搞“核心成员国磋商机制”,把真心合作的国家拉进小圈子,绕过印度推进关键议程。 比如青岛防长会议后,中俄等九国悄悄签了军事技术合作备忘录,建立联合反恐情报组,印度因为之前拒签声明,直接被排除在外。 经济合作上也玩“孤立”,上合组织的核心议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尤其是“一带一路”下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但印度一直抵触,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其他成员国干脆不带它玩,把印度排除在关键项目之外,时间一长,印度在上合组织里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少,存在感自然越来越低。 印度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想“两头吃”,既想从上合组织捞好处,又想讨好美国和以色列,但国际合作不是过家家,得讲规矩、讲诚信,印度总想着“特立独行”,结果成了“孤家寡人”。 上合组织的宗旨是促进成员国共同发展,如果一个成员国总是阻碍合作、制造分裂,其他国家自然会用实际行动表达不满,“边缘化”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完全在现有章程框架内操作,既不违反规则,又能让印度逐渐被“架空”。 印度现在面临两个选择:要么调整行为,重新融入上合组织的合作框架;要么彻底沦为“孤家寡人”,自己选择退出,但无论哪种结果,都比强行开除印度要稳妥得多。 毕竟一个国际组织的稳定和发展,不能靠“赶人”来实现,而是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利益协调,让所有成员国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印度如释重负?印媒称:据消息人士说,中国明确告诉巴方,现在交付歼35不是时机,
【40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