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终于暴露了他真正的心声!6月26日,在甘肃敦煌的两岸文化活动上,台湾地区前

虎皮芳草潭 2025-06-30 15:32:40

马英九终于暴露了他真正的心声!6月26日,在甘肃敦煌的两岸文化活动上,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说:“两岸要“和平、民主统一”,和平是不要使用武力,或者是武力的威胁,民主是要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海峡两岸七十余载的漫长分隔中,关于“分”与“合”的叙事从未停歇,而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无疑是这段历史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独特存在。 他总以一种近乎执拗的姿态,试图为两岸关系描绘一条清晰却也备受争议的道路——“和平、民主统一”。 这究竟是为两岸未来点亮希望的务实之举,还是个人理想主义下的一座乌托邦? 要读懂他深藏的逻辑,必须从他那些总能搅动一池春水的心声谈起...... 马英九口中的“和平”,内涵直白而明确:两岸之间不应动武,也绝不能以武力相威胁。 因为在他看来,战火一旦燃起,牺牲的都是中华儿女,因此竭力避战是他坚守的底线。 而他所强调的“民主”,却并非“台独”势力鼓吹的“公投独立”,这更像是一个需要时间沉淀的漫长过程,也就是通过真诚平等的沟通,让台湾民众在不受外力胁迫下,自主自愿地去思考和权衡,最终接受统一。 而支撑这整套论述的核心,是他从政以来从未动摇的“一个中国”原则,无论是执政八年(2008-2016)将“九二共识”作为官方政策的基石,还是明确指出两岸是“一国两区”而非“国与国”的关系,或者是他反复强调“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他的立场都一以贯之。 但这套理念并非心血来潮,回顾马英九的政治生涯,早在执政期间,他就把“九二共识”当作维系两岸关系的压舱石,并多次警告“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 而卸任后,他也没有闲着,反而更积极地投身两岸交流,他曾三度踏上大陆,带着台湾青年学子四处参访,畅谈文化,回顾历史,就是希望通过亲身体验,拉近两岸年轻人的心理距离。 比如,2023年在泰国曼谷的一场讲座上,他重申和平民主统一的主张,更毫不留情地批评民进党当局对美军购,直言那是“交保护费”,是拿纳税人的血汗钱去填“钱坑”,根本换不来台湾的安全。 去年底第三次访问大陆,在哈尔滨与国台办主任宋涛会面时,他又深情强调“两岸同属中华民族”。 就在最近的2024年6月26日,他在甘肃敦煌再次清晰表态:“两岸要‘和平、民主统一’,和平是不要使用武力,民主是要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 而马英九之所以如此执着,背后是有他一套深思熟虑的盘算。 因为首先,他深信文化的力量,他认为,中华文化早已植根于台湾社会,拜关公、信妈祖,这些习俗的根都在大陆,任何力量都无法割裂。 所以他力推两岸青年交流,正是希望台湾的年轻人能亲身到大陆走走看看,自己去发现和认同那份共同的文化血脉,从而理解和平统一的好处。 而第二点就是,马英九对经济这笔账也看得很透,他不仅痛批对美军购是无底洞,更不止一次设想,一旦两岸统一,台湾就能搭上大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老百姓的日子定能更富足。 他甚至预言,大陆方面可能会提供市场开放、税收优惠等实实在在的红利来吸引台湾民心。 但在复杂的政治现实面前,马英九的这番苦心,却常常显得有些一厢情愿。 他一开口,岛内“台独”分子就仿佛被踩了尾巴一般,立刻跳出来指责他是“投降派”,骂他“出卖台湾”。 可讽刺的是,这种激烈的攻击恰恰反证了马英九的立场——正是因为他坚守一个中国、反对分裂,才成了“台独”势力眼中那根拔不掉的钉子。 尽管有民调显示,台湾超过六成的民众并不希望“台独”,这似乎与马英九的观点不谋而合。 但谁也无法否认,“台独”思潮在岛内影响深远,一些年轻人的观念在特定叙事下已经固化,他们对大陆的隔阂,绝非几次文化交流就能轻易消弭。 文化上的亲近固然是一条路径,但要真正打动台湾民众的心,恐怕还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经济好处。 尽管争议不断,马英九的言行却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国的核心,为分隔七十多年的两岸,努力探寻一个和平融合的出口。 他所描绘的,是一条缓慢而稳定的道路,最终目标是让海峡两岸的同胞都能过上好日子。 在不少观察家看来,两岸走向统一是大势所趋,时间的天平正日益倾向大陆,而马英九,则是在为这个必然到来的未来铺路,引导台湾回归正轨。 他似乎不惧怕谩骂,他真正担忧的是台湾被“台独”引入歧途,毁掉老百姓本该拥有的安稳生活。 可是,面对岛内喧嚣的口号与国际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这条“慢而稳”的和平统一之路,真的能让台湾民众最终看清现实,心甘情愿地选择“回家”吗? 【信源】马英九敦煌演讲:中华文化深植台湾社会,任何文化清洗都不会成功——海峡导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