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诸葛亮都推崇的向宠,为什么一点也不出名? 先来说说古代的 “金” 到底指啥。 在很久很久以前,商周时期,虽说能提炼出点黄金,但数量少得可怜,根本不够用来当货币流通,也就天子贵族拿来装点装点自己。 那时候,人们发现了黄金,可它太稀有,不适合大量用在交易上。 当时主要用的金属是铜,春秋末期出现了铁器,到战国时期,铁才大规模使用,冶铁技术发展起来,铁也被用来制作货币。 所以啊,在春秋以前,皇帝赏的 “金”,大概率不是黄金,而是当时流通的货币,也就是铜或铁铸的钱币。 这些货币颜色和黄金有点像,就容易让人误会成黄金,实际上此金非彼金。 到了战国时期,黄金冶炼技术进步了些,使用也更广泛。 各国君主会用黄金制作金器、金币赏赐下属,国与国之间也会互赠黄金。 不过,黄金的流通范围还是局限在贵族之间,普通老百姓根本接触不到。 就像秦朝商鞅变法时立木为信,说 “能徙置北门者予以五十金”,这里的 “金” 其实是铜铁混合物。 汉代的时候,黄金产量增加,使用范围变广,马蹄金的出现,更是证明人们口中的 “金” 指的就是黄金了。 汉武帝还把马蹄金当称量货币,虽说不是流通货币,却促进了黄金在交易中的使用,人们开始用黄金作为货物交换的等价物,“赏金千两” 也开始真实存在,西汉皇帝常拿黄金赏赐有功之臣。 但要知道,古代冶炼技术有限,黄金纯度可不像现在这么高,达不到 24K 的标准。 宋太祖时期,黄金被规定为法定货币,进入大众生活。 可到了明清时期,白银大量生产,逐渐取代黄金成为主流货币,黄金更多用作贮藏和赏赐。 再说说这重量单位 “两”。 古代不同时期,“两” 对应的重量可不一样。 秦统一度量衡后,一两约等于现在的 16 克,按现在算法,黄金千两就是 32 斤。 后来很多朝代对斤两换算都有变化,清朝时,一斤约等于 16 两,每两克重约为 37 克,这样算下来,黄金千两约等于 64 斤,远没有咱们想象中一百斤那么多,而且用个木盘肯定端不起来。 还有个关键问题,古代皇帝赏的 “金”,很多时候不是真正的黄金。 先秦以前,“赏金千两” 赏的大概率是铜,因为当时各国度量衡不统一,具体重量也不好确定。 秦汉之后,统一度量了,就算 “赏金千两” 赏的是黄金,也才 62.5 斤。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黄金产量有限,皇帝哪有那么多黄金随意赏赐呢?大多数时候,皇帝赏的是铜钱,最多是碎银。 像影视剧中端个木盘装千两黄金的场景,太不现实啦。 就算真赏黄金,纯度也低,价值也得大打折扣。 这么看来,古代皇帝说的 “赏金千两”,和咱们一开始以为的一百斤黄金,差别可太大了。 不过,就算不是纯金,就算重量没那么夸张,在古代,这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更是皇帝对臣子功绩的高度认可。
诸葛亮到底会不会打仗?李世民的评价,一针见血,直指要害!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其实挺
【38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