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现在想踢印度出去?难啊!规矩卡死了——当初定的章程里压根没写开除这一条,而且做任何重大决定必须所有成员国都点头才行,印度自己还有一票否决权呢,看似无解的局却被网友出的一招轻松化解。
既然不能明着踢人,那就用“边缘化”的方式,让印度自己失去存在感。
具体怎么做呢?其实上合组织内部已经开始行动了。早些年,大家就建立了“核心成员国磋商机制”,也就是把那些愿意真心实意合作的国家拉到一个小圈子里,绕过印度推进关键议程。
最近的青岛防长会议不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吗?原本这场防长会,是十个成员国聚在一起商量反恐大事,结果印度防长辛格突然上演“拒签大戏”,理由是公报没提印控克什米尔的恐怖袭击事件,还阴阳怪气地指责某些国家支持伊朗反击以色列,属于恐怖主义,矛头直指中俄两国。
但上合组织也不是吃素的,会议结束后,中俄等九国悄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建立联合反恐情报组、约定在18个项目上精诚合作,涉及新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金额高达47.95亿元,印度因为之前拒签声明,自然被排除在外。
得知消息后,莫迪政府居然反过头来倒打一耙,说中国玩儿“小院高墙”那套,却丝毫不提自己的“不合群”其实早有前科。
2024年上合组织谴责以色列袭击伊朗时,印度选择“退出讨论”,理由是“保持中立”;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联合公报上,印度又以“措辞问题”拒绝签字,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局外人”。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印度总理莫迪接连缺席上合高层会议,自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就没再和中方高层同台过,2024年哈萨克斯坦的元首理事会会议也没露面,甚至可能缺席2024年10月在伊斯兰堡的政府首脑会议。现在又反过头来怪中国?这不是狗血喷人吗?
更要命的是,印度在经济上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额达到8900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4%,但印度在其中的占比却逐年下降。2025年4月,山东省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增长11.3%,但对印度的进出口却下降了3.9%,贸易顺差缩小了64.7%。
在金砖国家中,印度同样扮演着“搅局者”的角色,2025年5月的外长会议上,印度单方面否决了建立联合反美元结算体系的提案,导致该议程流产,这已经是印度自2023年以来第七次阻挠金砖金融合作计划。
这种“拆台”行为,让其他成员国对印度的忍耐达到了极限。俄罗斯甚至开始模拟印度退出金砖的经济影响,中国也在推动修订章程,为可能的开除行动做准备。
上合组织的边缘化策略,其实是一场无声的博弈。通过建立“核心成员国磋商机制”,其他国家可以在不违反章程的前提下,绕过印度推进合作。比如在青岛会议后,中俄巴伊等国不仅加强了军事合作,还在能源、科技等领域签署了多项双边协议,印度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些成果从自己眼前溜走。这种“你玩你的,我玩我的”的策略,让印度逐渐沦为上合组织中的“透明人”。
可以说,上合组织的边缘化策略正在奏效。通过建立小圈子、推进项目分流、加强双边合作,其他成员国正在逐步削弱印度的影响力。而印度的不合作态度和“骑墙派”作风,只会让自己在国际组织中越来越孤立。
或许有一天,印度会发现,不是上合组织想踢他出局,而是他自己把自己逼到了墙角。
依旧de情感
带小弟们退出上合,然后重新弄个上合plus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