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冬天,张爱玲的父亲趁妻子不在家,偷偷拿着针管来到张爱玲的房间,在昏迷的张爱玲胳膊上注射一针。这是怎么回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张爱玲后来在散文《私语》中记录了这段经历。 储藏室没有窗户,只有一盏昏暗的电灯。每天由佣人送两顿饭,上厕所需要敲门申请。冬天的上海阴冷潮湿,她很快染上了痢疾。 张志沂是晚清重臣张佩纶的儿子,李鸿章的外孙。 1937年的上海档案显示,张家在威海卫路有一栋三层洋房,但家道已经中落。 张志沂没有固定职业,主要靠变卖祖产和房租维持生活。 根据《申报》1937年的市场行情,当时印度烟土每两售价约120元。 张志沂每天要抽二钱烟,月开销超过700元。 而同期上海小学教师的月薪只有60元左右。 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在回忆录中提到,父亲抽鸦片的习惯始于1920年代。 起初是为了治疗胃病,后来逐渐成瘾。到1937年,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躺在烟榻上。 1937年秋天,张爱玲向父亲提出想去英国留学。她的英文成绩很好,在圣玛利亚女校时就是全年级第一。但张志沂拒绝了,理由是家里没钱。 实际上,张家当时还有几处房产出租。威海卫路的洋房每月租金收入约300元,另有两处石库门的租金约200元。 但这些钱大部分都被张志沂用来买鸦片了。 张爱玲被关期间,家里的老佣人何干起了关键作用。何干在张家服务了20多年,从张爱玲出生就开始照顾她。 看到小姐病重,何干偷偷跑到弄堂口的公用电话亭,给张爱玲的舅舅打了电话。 黄逸梵的弟弟黄定柱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张家。他威胁要报警,张志沂这才同意给女儿治病。当时上海正在流行痢疾,死亡率很高。 据上海广慈医院的记录显示,1938年初治疗痢疾主要使用磺胺类药物。这种药是德国拜耳公司的产品,通过德国领事馆的渠道进口,价格昂贵。 每支针剂售价约5元,相当于普通人家一周的伙食费。 张爱玲在《私语》中写道,父亲给她打针时手在发抖。 她不知道父亲是担心她的病情,还是心疼药钱。 这种复杂的父女关系,后来成为她许多作品的素材。 经过治疗,张爱玲的病情有所好转,但她知道不能再待在这个家里了。 1938年春天的一个凌晨,在何干的帮助下,她从储藏室的小窗户爬了出去。 逃出家门后,张爱玲投奔了母亲黄逸梵。黄逸梵当时住在法租界,靠教钢琴和英文维持生活。 母女俩的生活很拮据,但张爱玲终于获得了自由。 为了继续学业,张爱玲参加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考试。香港大学档案馆保存的记录显示,她的英文和历史成绩优秀,数学成绩也达到了录取标准。 1939年,她获得了部分奖学金,前往香港大学就读。 后来她的许多作品都涉及家庭囚禁的主题。 《金锁记》中曹七巧对儿女的控制,《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困境,都能看到她个人经历的影子。 张志沂后来的生活每况愈下,抗战期间,他的鸦片来源断绝,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1953年在上海去世时,身边只有续弦孙用蕃,张爱玲没有参加父亲的葬礼。 多年后,张爱玲在美国接受采访时说,她不恨父亲,只是觉得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一个活在清朝的梦里,一个要奔向新的生活。这种代际冲突,是那个时代许多家庭的缩影。 如果不是这些经历,张爱玲也不会成为大家喜爱的名作家。 人生重在过程的体验,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信源:上海档案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申报》数据库、《良友》画报影印版
1969年,粟裕给老部下许世友打了个电话,说“老母亲在南京生活困难,请关照一下”
【4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