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56年盛锡福帽厂完成公私合营,职工们纷纷向原经理祝贺! 说起盛锡福,

墨舞风华姿 2025-06-28 23:06:57

老照片:1956年盛锡福帽厂完成公私合营,职工们纷纷向原经理祝贺! 说起盛锡福,那可是中国帽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创始人刘锡三,山东掖县人,出身农民,日子过得紧巴巴。1900年,他跑去青岛讨生活,先在饭店打杂,后来进了美商“美清洋行”,干起了收购草帽辫的活儿。干着干着,他摸透了门道,1911年在天津开了“盛聚福帽庄”,1925年改名“盛锡福”,从此一炮打响。 刘锡三不光会做生意,还特别讲究质量,引进了新设备,派人去日本学手艺。盛锡福的帽子做得精细,名气越来越大,20世纪20-30年代,分店开到了南京、上海、北京,产品还卖到了欧美和东南亚,连国际奖都拿了好几个。社会大腕儿也给捧场,像宋哲元题的“祖国之光”,于右任送的匾额,甭提多风光了。 到了1956年,中国搞社会主义改造,私营企业得跟国营挂钩,这就是公私合营。那会儿全国上下都在推这个政策,私企老板和工人一块儿迈进“新社会”。对盛锡福来说,这既是压力也是机会。压力在哪儿?管理得变,工人身份也得改,咋适应是个问题。机会呢?搭上国家的车,能拿更多资源干大事儿。 具体咋弄的?盛锡福跟青岛双凤帽社、华东缝纫厂几家合并,成了青岛轻工业局的下属单位。资源整合了,生产效率也上去了,这步棋走得还算稳当。 公私合营一完成,职工们就忙着向原经理刘少卿道贺。刘少卿是刘锡三的亲戚,1947年起管青岛的盛锡福分厂。解放初期日子不好过,他带着大家熬过来,挺受人敬重。这次祝贺,不光是对他本人的肯定,也是大家对工厂未来的信心。毕竟公私合营后,工厂有了新靠山,职工们觉着日子有奔头了。 公私合营后,盛锡福没闲着。60年代引进了草帽机、压力机,产量蹭蹭往上涨,还加了皮帽生产线,帽子卖到了苏联和东南亚,海外口碑也不错。1962年,青岛会隆缝纫厂并进来,工厂规模更大了。 可好景不长,改革开放后,市场变了,传统帽业不吃香了。盛锡福得想办法突围。1981年,他们搞出了帽胎和礼帽成型工艺,填了山东省的空白。1984年,“环球”牌女帽还拿了轻工业部的优质产品奖,品牌底气还在。 市场再咋变,盛锡福始终咬住“质量第一”的老规矩。1986年,全国盛锡福帽业联合会成立,青岛这边是主力,跟各地分店一块儿抱团发展。1993年,工厂改名叫青岛盛锡福实业公司,生意重心挪到了中山路的商铺。店面小了,可“盛锡福”这牌子在老青岛人心里,还是那份抹不掉的念想。

0 阅读:37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