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永远都造不出光刻机?”去年,中国物理学教授朱士尧在一次采访中直言:“美国都造不出,中国永远也造不出来!”甚至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造出光刻机。
光刻机这东西最近又闹得沸沸扬扬。
中科大那位朱士尧副院长在台上讲话,突然扔出一句狠话:"连美国都搞不定的光刻机,中国永远别想造出来!"
他还补刀说,光刻机是几十个西方国家合伙才捣鼓出来的玩意儿。
这话像块石头砸进水里,溅得大伙儿心里直冒火。
可咱们转头看看现实,上海微电子已经造出28纳米光刻机了,中科院那边还搞出突破衍射极限的新设备,这不明摆着和朱副院长唱反调吗?
说起朱院士,这位85岁的老科学家在光刻机圈子里可是跺一脚震三震的人物。
他年轻那会儿国内连光刻机长啥样都摸不清,是他带着团队从零开始摸索。
八十年代他们在实验室点着煤油灯画图纸的时候,人家荷兰的ASML公司已经拿着第三代机器满世界卖了。
到2000年国家真金白银砸钱搞研发,老爷子带着队伍硬是把差距从三十年缩到十五年。
所以他现在的担忧不是没道理。
光刻机这玩意比造原子弹还费劲,每往前拱一毫米都得脱层皮。
咱就拿造芯片的光刻机来说,关键在机器里头那束光。
得用波长只有头发丝万分之一的极紫外光,这光怎么来?
得把液态锡珠用激光轰成等离子体。
去年荷兰ASML公布数据,他们为了稳定这束光足足折腾了二十七年。
还有那个运动台,要在三秒内从静止加速到堪比高铁的速度,急停时误差不能超过半根头发丝的厚度。
整个机器十万个零件得在比手术室干净一万倍的环境里组装,耗电量抵得上一个小镇。
北京清华大学的教授去年说过实话:"光刻机组装车间掉粒头皮屑,整台机器就得报废。"
国际上的局面也挺熬人。
ASML公司背后站着美国的光源、德国的镜头、日本的材料,整个就是西方技术联盟的私生子。
2018年他们开始对中国断供EUV光刻机后,日本尼康佳能直接躺平认输。
但咱们这边的动静反而越来越大。
国家去年成立了光刻机攻关领导小组,北大清华中科院三股绳拧成一股,华为还把自己压箱底的激光技术捐出来。
上海微电子那台28纳米光刻机组装车间里,老师傅带着徒弟们用土办法解决外国卡脖子的双工件台技术。
他们搞出个龙门吊结构的搬运装置,精度照样达标。
这种事报纸上不报道,但在厂区里传得像武侠小说似的。
眼下最急的是人才接力。
中科院在长春搞的光学基地,去年破格招了三十个二本院校的学生。
带队的刘研究员有句糙话:"名校生都跑去搞金融了,咱得从沙砾里淘金子。"
这些小伙子跟着德国回来的专家三班倒,在零下五十度的液氦环境做镜片测试,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攥着检测仪。
国内现在有十七所高校新开"精密仪器与光刻技术"专业,连东莞的技校都开了光刻机操作班。
虽然短时间顶不上大用,但就像老焊工常说的:"好手艺都是焊条堆出来的。"
回头想想朱院士那番话,其实更像老父亲式的警醒。
去年深圳行业论坛上,他看着台下年轻人说了掏心窝的话:"咱们这代人啃干馒头搞研发的时候,就想着别让子孙再受这罪。"
现在28纳米光刻机落地只是起跑,前头还有更难的7纳米、5纳米关卡。
但瞅瞅武汉长江存储靠着国产设备量产的闪存芯片,已经让韩国三星降价三成。
东北某车企用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造车规级芯片,良品率居然追平台积电。
这些事堆在一块儿,倒让人觉得朱院士那"永远造不出"的论断,怕是要被这些车间里的火花给熔了。
对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