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男孩在商场内骑平衡车,突然间撞上了65岁老人,导致老人骨折住院,然而万万没想到,小孩父母却态度嚣张:“不能怪孩子,这事发生在商场,他们应该负责!” 然而商场也很委屈:“他硬要进来,我们也没办法啊!”
那么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据老人家属描述,那天,他65岁的老母亲去逛商场,想去超市买点用品,然而刚走进商场就出事了!
监控画面里,老人刚走下自动扶梯,拐角处突然窜出一辆平衡车。男孩以近乎冲刺的速度右转,车头直愣愣怼向老人胸口。假发在空中划出弧线,眼镜摔碎在地,老人像片落叶般向后仰倒——这个瞬间被完整记录在商场监控里,却没能拦住男孩继续骑行的脚步。
"我妈后脑勺着地时,假发套都飞出去两米远。"文先生攥着诊断书的手微微发抖,"肋骨裂了不说,现在睡觉只能侧着身子,稍微翻身就疼得冒冷汗。"更让人心寒的是,男孩家长赶到医院后,掏出3000元押金就再没露面,反倒指责老人"走路不长眼睛"。
商场方的态度更添火药味。虽然入口处贴着"禁止平衡车"的标识,但工作人员坦言"管不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事发拐角处确实没有凸面镜,但三米开外的服务台里,工作人员正低头刷手机,对呼啸而过的平衡车视若无睹。有目击者透露,事故发生后半小时内,仍有家长让孩子骑着滑板车在扶梯旁追逐嬉戏。
律师的解读揭开了责任划分的冰山一角:13岁男孩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监护人需承担主要责任。但商场管理方未及时劝阻危险行为,安全设施存在盲区,也需承担补充责任。耐人寻味的是,男孩父亲在调解时反复强调"三方责任",却对自家孩子骑行速度只字不提——监控显示,事发前5分钟,男孩刚在扶梯口表演过原地漂移。
这场纠纷暴露的不仅是监护人的冷漠。在某商场管理群流传的《儿童代步工具管理规范@replace=10001》里,明确要求"发现骑行需引导至指定区域",但实际执行中,保安们更倾向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保洁员私下抱怨:"上次劝阻个骑平衡车的小孩,家长直接骂我多管闲事。"
更值得警惕的是数据背后的隐患。2025年1-4月,全国商场类场所涉及儿童代步工具的纠纷同比激增67%,其中82%的事故发生在未设置安全缓冲区的拐角区域。当"熊孩子"撞碎的不仅是老人健康,更是公共安全防线的信任基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