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三年四月十八日,年羹尧被革职。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击垮了这位曾令西北震颤的权臣。 接到吏部文书的那一刻,他手中茶盏落地粉碎,昔日荣光如同镜花水月,转眼成空。 他瘫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反复叹息着“完了”。 这预示着他与曾经的挚友,如今的同僚岳钟琪之间,一段复杂纠葛的终章即将落幕。
调任杭州将军的消息,并非突然而至。在离开川陕之前,年羹尧曾数次私下与岳钟琪密谈,却不知这些对话早已被岳钟琪悉数禀报给了皇上。这便是他今日厄运的伏笔。 在灯影摇曳的书房中,年羹尧泪流满面地质问岳钟琪,皇帝是否事先透露过任何消息。岳钟琪沉默片刻,只简洁地回答:“没有”。年羹尧悲叹自己命不久矣,身体每况愈下,夜夜咳血盗汗。 岳钟琪却劝慰他,只要在杭州安分守己,便可安享晚年。三天后,年羹尧试图再次依靠岳钟琪为其子与盐商牵线搭桥,却被岳钟琪以“公事公办”回绝,最终导致他怒摔棋盘,彻底撕破了两人之间的伪装。
这段令人唏嘘的友谊破裂,根源却要追溯到二十年前。 康熙四十九年,岳钟琪的父亲因贪污入狱,年羹尧及时出手相助,不仅填补了亏空,还将岳钟琪从文官体系中调入军营,为他铺平了仕途之路。 在雍正元年的青海战役中,岳钟琪率领五千轻骑兵,十五天内歼敌八万,为年羹尧赢得了三等公爵的殊荣。 十年后,曾经的恩情如同被碾碎的馍馍,不堪一击。雍正皇帝亲自策划了这场“卸磨杀驴”的权力游戏。
为了掩盖岳钟琪的“背叛”,雍正皇帝甚至公然宣称岳年两家世代为仇,将救命恩人塑造成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 这如同魔术般的手段,彻底篡改了人们的集体记忆。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年年羹尧在奏折中曾盛赞岳钟琪父亲“忠勤可嘉”,如今这些文字却成了过眼云烟。
六年后发生的曾静案,则将这场权力角逐推向了高潮。 湖南书生张熙拦驾上书,试图劝说年羹尧反叛。岳钟琪表面上大义凛然,却暗中使计,逼迫张熙招供,然后迅速将供词送入宫中,以示自己的忠诚。 雍正皇帝对此大加赞赏,甚至将岳钟琪的毒誓视为护身符。 他甚至故意留下曾静不死,只为打破“岳家死光光”的诅咒。
年羹尧被贬后,悄悄转移了巨额家产,仅运送金银的骡子就多达一千八百匹。 他却未曾料到,最致命的打击来自于枕边人——其妾室暗中记录的受贿账本,最终成为他被判九十二条死罪的铁证。 而那位口口声声要与年羹尧“君臣千古佳话”的雍正皇帝,在收到年羹尧的绝命诗时,却正悠闲地享用着荔枝。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岳钟琪晚年隐居成都,路过武侯祠时,竟放声大笑,感慨自己“三戏年大将军”,胜过诸葛亮七擒孟获。 而当乾隆皇帝看到岳钟琪平定金川的捷报时,却因这件事而愣神许久。 据《清史稿》记载,年羹尧被处死前夜,正阳门出现一只白额猛虎,最终跑进了年府后院,被钦天监解读为凶兆,加速了年羹尧的死亡。
年羹尧与岳钟琪的故事,是官场权谋的缩影,也是人性的复杂体现。 一个至死不悔,一个步步为营,最终,活到乾隆朝的岳钟琪才是真正的赢家。 雍正皇帝对岳钟琪的“心疼”,与最终的“斩监候”判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展现了其高超的情感操控术。 岳钟琪书房中那副对联:“三千里外觅封侯,一觉扬州十年梦”,更是耐人寻味,道尽了官场沉浮的辛酸与无奈。
宇化贤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由于满清持续篡改两百多年的历史,很多罪恶都被掩盖!这些还只是已确认过的真实事件,不信的请自己先查一下有没有这些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