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8岁的郭台铭,只穿一条大花裤衩,看起来很颓废。那个小男孩,是郭台铭的大儿子,叫郭守正。 郭台铭,1950年10月18日出生在台湾台北县板桥镇,家里条件差得不行。父亲是个普通警察,工资少得可怜,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养活一家子全靠精打细算。他从小就知道生活不容易,13岁跟着父亲搬家,读书时就得打工赚点零花钱贴补家用。1966年,他考进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的是航海,毕业后跑过船,后来还去服了兵役。年轻时,他没啥大志向,就是想混口饭吃,但命运偏偏不让他安稳。 1974年,24岁的郭台铭拿着家里凑的10万块台币,加上几个朋友的钱,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开始做电视机旋钮生意。那时候台湾经济不景气,小厂子开起来没多久就快撑不下去了。到了1978年,他的生活彻底跌到谷底,穿着大花裤衩,带着大儿子郭守正,日子过得像是在熬。工厂订单少得可怜,收入不够开支,家里穷得连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可就在这最惨的时候,他嗅到了电子产业的苗头,决定赌一把。 1981年,郭台铭把公司转型,开始生产电脑连接器。这一步算是踩对了点儿,台湾电子产业刚起步,需求慢慢起来了。他的厂子开始有点起色,但规模还小,赚的钱也就够糊口。1985年,他跑去美国开了分公司,还注册了“FOXCONN”这个牌子,打算把生意做到全球。那时候他就看出,单靠台湾这块小地方混不下去,得往外闯。结果还真让他闯出名堂,鸿海一步步从个小作坊变成了跨国企业。 真正让郭台铭飞起来的,是2007年跟苹果的合作。富士康成了iPhone的主要代工厂,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营收蹭蹭往上涨。到2010年,鸿海已经是全球电子代工的龙头老大,郭台铭的身家也水涨船高,挤进台湾富豪榜前列。但风光背后,麻烦也来了。2010年,富士康接连爆出员工跳楼事件,十几个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条件太苦,选择了轻生。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外界骂他是“血汗工厂”老板,压力山大。郭台铭赶紧调整,涨工资、改善宿舍,还请心理专家帮忙,可这阴影一直甩不掉。 除了做生意,郭台铭还挺有野心。2019年和2023年,他两次想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结果都没成。政治这摊水太深,他那套商场上的硬作风不灵了,选民也不全买账。不过,他在公益上没少出力,捐了不少钱给教育和医疗,建学校、修医院,晚年还挺受人尊敬。 郭台铭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啥?首先,他眼光毒,看准了电子产业的浪潮,别人还在犹豫时,他已经下手了。再一个,他胆子大,敢冒险,美国分公司那时候就是孤注一掷。还有,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生意再难也不认怂,硬是咬牙挺过来。他的管理风格也狠,要求员工拼效率,自己也拼,经常通宵干活,带着团队往前冲。 但他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富士康的劳工问题不是小事儿,外界说他压榨工人,赚的钱里有血汗味儿。他后来改了不少,可名声还是受了影响。加上政治上碰壁,说明光有钱和魄力还不够,玩儿别的领域得换套路。 说实在的,郭台铭这人挺矛盾。成功是他拼出来的,没啥好否认,可争议也摆在那儿,跑不掉。他的故事接地气,就是个普通人靠自己闯出来的路,没啥背景,全凭硬干。看看他1978年的样子,再看看后来的成就,真有点励志片的感觉。不过,成功不是白来的,背后得扛多少压力、踩多少坑,只有他自己知道。 从郭台铭身上能学到啥?一是得有眼光,机会来了别磨叽,抓不住就没了。二是得扛得住,日子再苦也得咬牙顶着,半途而废啥也干不成。还有,干大了别忘了责任,员工不是机器,社会也不是提款机,得有点良心。这几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1978年,28岁的郭台铭,只穿一条大花裤衩,看起来很颓废。那个小男孩,是郭台铭
潮女炫风尚
2025-05-27 20:36:35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