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1950年,中国驻瑞典大使耿飚被一位瑞典军官小瞧:“听说大使您还是个将军

时光雕琢风华 2025-05-27 20:01:30

[浮云]1950年,中国驻瑞典大使耿飚被一位瑞典军官小瞧:“听说大使您还是个将军,带过多少兵啊?”没想到,耿飚淡定地回了一句,瞬间让对方肃然起敬。 瑞典的国庆宴会上,气氛原本欢快,一名身穿军服的瑞典军官约翰逊走向中国驻瑞典大使耿飚,提起他担任将军的往事,话题落在他带过多少士兵上,周围的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空气突然安静了下来。 耿飚回应得很平静,简单介绍了他曾经负责过的中国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又算了一下下属军队的数量,给出了大致十几万人的数据。 这让听众感到不小的震撼,因为这个数字已经大大超过了当时瑞典全国武装力量的规模,短暂的安静后,原本带点轻慢的神色一扫而空,军官的脸上流露出敬重。 不久前,耿飚才刚刚向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递送国书,那天,九十多岁的国王突然关心起中国农村人口的温饱情况。 这个问题有些出人意料,随行人员都绷紧了神经,耿飚没有迟疑,直接讲起中国正在进行的土地改革,并表示明年麦子会比今年更好,收成一定会向好。 这句朴实的话,后来被瑞典媒体大篇幅报道,称中国大使不谈理论,而是实事求是地讲述民生。 耿飚在瑞典的岁月,还遇上了不少棘手事件。1952年冬夜,大雪封路,他开车护送我国著名地质专家李四光的女儿李曦沐到丹麦边境,为避风险,还绕开城区并运用了自己早年打游击时练成的左手写信的技巧。 路上没有丰盛的餐饮,只靠路边小店买到的黑面包充饥,李曦沐顺利获得瑞典签证踏上归途,这段经历也在当时流传开来。 他不仅在事务中细致谨慎,也非常注重与瑞典各界建立联系,瑞典副外长哈马舍尔德当选联合国秘书长那晚,耿飚带着中国产汾酒前去祝贺。 在轻松的氛围中,两人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耿飚巧妙地将中国的黄河与瑞典的波罗的海联系起来,以此为喻,表达了中国对于国际水道自由通航的期望与主张。 这次坦诚而富有远见的交流,给哈马舍尔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后来在自己的日记中特别记录了对耿飚的观感,认为这位中国大使与他所接触过的许多传统外交官不同,耿飚的身上更有一种船头瞭望者般的气质,他的目光总是投向远方,关注着未来的发展与走向。 几个月后,哈马舍尔德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谴责美方细菌战,耿飚在大使馆日历上标注红星,作为外交胜利的见证。 1956年,耿飚调任巴基斯坦,在那里,他延续了深入一线的工作习惯,经常走访集市,亲自检查商品质量,也会和工人交流,问明情况。 他通过调研后提出,以中国的纺织机械换取巴基斯坦棉花,后来这一合作模式成为两国贸易合作的重要方式,为中巴关系奠定了基础,当地外交人员也打趣说,耿飚逛市场的时间,比坐在大使馆还多。 即便到了晚年,离开了外交一线,耿飚依然对涉及国家形象和原则的问题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责任感。 1984年,在一次于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当时已经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耿飚,在回答一名记者提出的关于香港驻军问题的提问时,他的回答在措辞和表达上,于社会上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波澜和广泛讨论。 事件发生之后,耿飚对此事给予了异乎寻常的重视和深刻的反省。 接下来的好几天时间里,他把自己独自关在书房之中,反复观看自己早年间在瑞典王宫参加国事活动时留下的影像资料。 录像中,那位曾经以“十几万兵力”的回答震慑住外国军官、展现出中国军人威严和自信的将军,此刻却在台灯下,逐字逐句地审视和检讨自己近日在记者会上的每一句话。 他深刻地认识到,外交工作无小事,哪怕是言谈中语气的轻重、词句的斟酌,都可能牵动和影响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最终,耿飚怀着诚恳和严谨的态度,亲自向中共中央递交了一份书面检查,显示出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作风。 耿飚从普通矿工出身,历经战场和外交岗位,成为国家重要外交官,在战场上练出的坚韧,转化为驻外期间的从容和自信。 他懂得从困难中提炼经验,把这些转化为处理国与国关系时的实际行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之间推动合作上,他的理念和实践都打下了深刻底色。 耿飚的经历不仅仅是个人成长的写照,也是中国外交人员在不同时代、不同岗位不断适应、不断成长的缩影。 他的经历,展现了一位中国共产党培养出来的优秀干部,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工作岗位上,始终坚守信念,不断学习适应,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的历程。 (信息来源:党史博采2022.10.17耿隧:在阿尔巴尼亚问题上敢于谏言,被毛主席称赞为敢说真话的好大使,我军历史上唯一的无军衔国防部长)

0 阅读:56
时光雕琢风华

时光雕琢风华

废话很多的一瓶人类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