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陈景润毕业后分到北京四中教书,学校却因“口齿不清”暂时辞退他。之后他摆摊租书,艰难度日。然而一个人的出现,却让他得到了去厦门大学工作的机会。 1956年,一篇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吸引了华罗庚的注意,而这篇论文的作者正是厦门大学数学鬼才陈景润。 听读完文章后,华罗庚被他的理论深深吸引,于是立刻将陈景润调到了中科院工作。 经过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沉浸在数学世界中的华罗庚终于印证了“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一时间成为了众望所归的数学家,可殊不知在他刚毕业的时候,连一堂中学数学课都讲不清楚,甚至还沦落到在街边摆摊的地步。 从厦门大学毕业后,陈景润被分配到了北京四中教书,然而他的普通话却是个大问题。 孩子们根本听不清陈景润在讲台上说些什么,时间一长,这些顽劣的孩童甚至经常在课上取笑他。 因为教学效果不好,校方三番五次的找陈景润谈话,对此陈景润也很内疚,但他的普通话实在是个大问题,再加上他不善于和同学沟通,最后课堂效果依旧不理想。 没办法,校方只能暂时辞退陈景润,失去工作的陈景润只能靠着在街头卖书为生。 他的日子过的极为艰难,在这样的条件下,陈景润还是要抽出时间进行他的数学研究。 直到厦门大学的校长敲响了他的房门,他觉得陈景润不应该这样蹉跎岁月,于是将他安排到了厦门大学资料室工作。 陈景润对此十分感谢,这无异于给了他一个新的发展机会,于是他遨游在数学的海洋之中,很快他的才华就受到了华罗庚的欣赏。 被调到中科院后,陈景润也不改以往的严谨态度,在1973年,他成功的证明了“1+2”,这个好消息响彻整个数学界。 可以说陈景润这一生获得了无数亮眼的成绩。 唯一遗憾的是,在1984年之后,他的帕金森综合症开始发作,之后十年的研究都是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下进行。 可尽管如此陈景润也没有放弃,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坚持,他让我们看到,不是所有人都能耐住几十载的寂寞苦心于数学研究。 他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数学的旗帜,让全世界所有人看到当中国人投身于数学,会做的有多么出色,他永远都是我们心中的最美奋斗者!
悲剧!北京一985大学保研直博生跳楼身亡2025年毕业季,北京某985大学沙河新
【6评论】【9点赞】
流浪
那个时代学校敢辞退人?写着豆腐干文章也不经过脑筋,也不调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