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开战前,中国提前买下千台发动机,西方很好奇中俄想干什么?美国智库发布报告称,在2022年俄乌开战之前,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千台发动机,远超2020年统计的460多台发动机。 懂行的人都知道,航空发动机不是白菜,尤其是军用大推力发动机,这种级别的采购量波动,背后肯定意味着中国战略规划出现了大变动,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白了,中国突然购买这么多的俄罗斯发动机,就是在俄乌开打前意识到了俄罗斯可能会陷入持久战,提前给自己的空中安全做准备。 首先得说说中国航空工业的 “心脏” 问题。中国的航空工业起步较早,但高性能发动机一直是块心病,中国的歼 - 10、运-20、轰-6K等机型长期依赖俄罗斯的高性能发动机。 而且中国当时刚刚研发成功的WS-10产量有限,优先供给歼-20等新战机都不太够用,但咱们总不可能现在就直接让那些使用俄式发动机的老战机们直接退役吧? 其次呢,俄乌冲突虽然是2022 年 2 月爆发的,但国际局势的紧张早在 2021 年就有苗头了,美国当时就已经开始酝酿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中国肯定要早有准备。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国防现代化正在加速,咱们不可能光指望自己生产的主力战机填补中国空军力量的不足,很多使用俄式发动机的经典款战机也同样需要作为机队补充来增强中国的空军力量。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中国的出口需求。中国出口给巴基斯坦的 FC-1 “枭龙” 战斗机,用的就是俄罗斯的 RD-93 发动机,咱们根本不知道俄乌冲突后,美国会对俄罗斯进行多长时间的经济制裁,为了确保中国的军工出口,提前储备发动机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中国也没有将自己的发动机安全完全寄托在进口发动机上,而是一直在搞自己的发动机国产化。WS-10 “太行” 发动机已经装备歼 - 10C 和歼 - 16,WS-15 也在为歼 - 20 做准备。 但发动机研发是个慢功夫,从实验室到量产少说也得十几年。在国产发动机完全成熟之前,通过进口俄罗斯发动机来补足中国的发动机缺口依然是最现实的选择。 有人可能会问,为啥非得买俄罗斯的?其实咱们也不是没考虑过西方发动机,但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一直没放松。比如 F-16 的发动机,就算中国想买,美国也不会卖。 而俄罗斯作为传统合作伙伴,不仅能提供现成的发动机,还能转让部分技术,比如 AL-31M 的改进经验,这对中国研发 WS-10B 有很大帮助。 再往深了说,这也是地缘政治的一盘棋。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层层加码,俄罗斯的经济和军工都面临压力。 中国提前加大发动机采购,既能确保自身供应链安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俄罗斯,维护双方的战略协作关系。毕竟,在国际舞台上,多一个可靠的伙伴总比多一个对手强。
俄乌开战前,中国提前买下千台发动机,西方很好奇中俄想干什么?美国智库发布报告称,
遗忘旋律的守望
2025-05-27 18:30:08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