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晚年时,女儿曾问过他一个问题:“您这一辈子和谁的关系最好?”邓小平作起了冥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5-27 16:03:24

邓小平晚年时,女儿曾问过他一个问题:“您这一辈子和谁的关系最好?”邓小平作起了冥思状,似是在回忆那些逝去的光阴,在他晶莹的目光中邓小平略带笑意地说道:“若说关系最好就他们仨!”

这三个人便是他的好兄弟——周恩来、李富春和聂荣臻,都是在他1920年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时认识的。

1920年10月,邓小平乘坐的邮轮在法国马赛港口停了下来,迎接他们这些新生的队伍中就有聂荣臻。聂荣臻比他早一年到达法国,而且还是邓小平老乡,两人一见如故。

到校后,邓小平早就从他那听闻了名人李富春的故事。李富春也比邓小平早一年到达法国,对马克思主义极其推崇,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一年后,周恩来也来到了法国勤工俭学。此前,他在国内就参与过五四运动,如今进一步在外接受了新思想熏陶。

1922年,周恩来和李富春等人一起建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吸引了包括邓小平和聂荣臻在内的一大批进步学生。

他们共同创办了《少年》的期刊,由周恩来领导,邓小平负责印刷,李富春负责发行,而聂荣臻则负责宣传活动。

虽然在法国条件艰苦,但在邓小平眼里,能和这些战友一起投身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燃烧的激情让他废寝忘食,他和几人间的友情也更加深厚。

[微风]1924年,邓小平去了苏联莫斯科大学继续深造,友人们也纷纷离开法国,投身到了国内的革命运动中。

四年后,邓小平和周恩来在上海重逢。此时,上海的政局不容乐观,周恩来和邓小平被中央委以重任并肩作战。

后期因为革命需要,聂荣臻和李富春也来到了中央苏区,和邓小平、周恩来一起参与了红军“反围剿”斗争。虽然大家所属不同的部队,但并不妨碍发展友谊。

邓小平就时常收到李富春让妻子送过来的一些粮食。在法国勤工俭学时,邓小平成为了李富春和妻子爱情的见证人,时常被叫去一起吃饭,虽然以面条居多,但却是难以忘怀的美味。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长征。身居要职的李富春,硬是让人把邓小平的名字也加在了名单上,他认定了邓小平对我党而言是宝贵的人才。

邓小平因此做了红一军团的宣传部长,而正巧的是,聂荣臻是军团的政治委员。两人七八年不见,甚是激动,自此工作上更是配合默契。

为了纠正我党中存在的“左倾”错误,在召开的遵义会议中,邓小平和周恩来、李富春、聂荣臻等人思想一致,确立了毛泽东为新的领导人,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革命方针。

长征圆满结束后,邓小平和友人们又各奔东西。

有次他染上了极为严重的风寒,好友聂荣臻听说非常担心,将送来补给的牛奶全部送到了邓小平手上,嘱咐他一定要喝完。

也正是聂荣臻的慷慨和关怀,邓小平才挺了过来。

邓小平记着这份恩情,抗战爆发后,身为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他,为远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聂荣臻争取到一部电台,方便他和中央进行联络。

就这样,直到新中国成立,邓小平和朋友们见面的次数,五个手指头也数得过来。尽管他们不常联系,但友谊并没有因此褪色。

周恩来担任总理,邓小平担任副总理期间,三观相合的两人经常讨论到半夜,一起为兴旺中国制定了很多的计划。

邓小平和李富春和聂荣臻都做过邻居,双方经常往来,约在晚饭后一起去公园散散步也是家常便饭,各家子女们相互间的关系也很融洽。

十年动乱时期,聂荣臻收到了邓小平被人批斗的文件,虽然是政治敏感时期,但毅然站在邓小平这边,周恩来、李富春也都对他的人品深信不疑。

1973年,邓小平恢复工作以来,一边为聂荣臻负责的科技工作给予了莫大的支持,一边又接替了周恩来的部分工作。

周恩来身患癌症,有意将邓小平作为接班人培养,并在毛主席面前,推荐了邓小平。

1975年,邓小平还沉浸在李富春去世的痛苦中,四人帮“批邓”风潮再次袭来,邓小平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但聂荣臻却不避嫌和他见面,还赞赏他是个了不起的同志,这给了邓小平很大的慰藉。

次年,周恩来去世,他生前亦师亦友亦兄,在邓小平一生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邓小平虽心痛,但他必须做出成绩,才能不辜负周恩来的期待。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挚友聂荣臻很骄傲,他一直没看错邓小平。他在留下的临终遗言中,还牵挂着祖国的科技事业,还夸赞邓小平取得的成绩。

这三个朋友是邓小平最重要的知己,是革命让他们相遇和相知,他们相互支撑见证了中国的巨变,传承着红色精神,凝练出的友谊就像金子一般珍贵。

0 阅读:480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啊

小牧童那小罡啊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