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病死于日本名古屋,他的妻子陈璧君的地位一落千丈,往日车水马龙的南京汪公馆,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在汪精卫生前,陈璧君是所谓的“第一夫人”、伪中央监察委员、伪“广东政治指导员”,可没有了丈夫的“庇护”,陈璧君顿时失去了所有的权力,但她并不甘心,还要回到广东继续当她的“广东太上皇”。
陈璧君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响,但终究没有成功,那么,她最后的下场到底如何呢?
至今为止,许多人只知道是汪精卫投敌卖国,和日本人媾和,可能并不知道,在汪精卫卖国的道路上,陈璧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陈璧君是马来西亚华裔,出生于一个巨富之家,但她从小就喜欢阅读进步刊物,对政治也充满了兴趣。
因此,当孙中山前往马来西亚准备建立同盟会分会的时候,陈璧君积极参与。没想到的是,在这里,她不仅成为了最小的会员,还结识了今后一生的伴侣:汪精卫。
对于汪精卫,陈璧君是一见倾心,当即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几年后,陈璧君终于得偿所愿,嫁给了汪精卫。
此后,她致力于要当一个“贤内助”,帮汪精卫爬得更高,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为了她自己的利益的考虑。
因为陈璧君自己就是一个权力欲望十分重的人,她看见丈夫总是被蒋介石强压一头、似乎没有“出头之日”,简直是急在心里。
恰好,在“九一八”事件之后,汪精卫看到日军来势汹汹,逐渐产生了卖国求和的念头,陈璧君便极力鼓动汪精卫主动参加对日和谈,当一个“汉奸”。
当时,有人建议汪精卫劝蒋介石参加对日和谈,对此,陈璧君极力反对,并说出了一句令人匪夷所思的话:“难道汪先生做汉奸也要排在蒋介石后面?”
其实,陈璧君根本不在乎汪精卫是否卖国,她最在乎的是只要汪精卫首先投敌、建立伪政权,她就能当上“第一夫人”,满足她内心的权力欲望。 1938年,汪精卫发表求和“艳电”,建立了汪伪政权,而陈璧君不但当上了“第一夫人”,还当上了伪中央监察委员、伪“广东政治指导员”。
陈璧君拥有了诸多头衔,她虽然没有负责什么具体事务,但只要“感兴趣”的事情,她都要插手。
例如,她曾到杭州视察,不仅公款吃喝遍尝杭州名菜,还从浙江行营“借钱”购买大批礼物,得意而归。
又例如,她经常插手汪伪政府的人事安排等事务,其实就是想安插自己的“亲信”进入汪伪政府,巩固自己的权力。
而且,她还借着伪“广东政治指导员”名义,成为了实际上的“广东太上皇”,大大满足了她的虚荣心、权力欲。
在陈璧君的经营之下,汪伪政府中逐渐形成了以她为核心的“夫人派”,一时之间,陈璧君得意洋洋,风头无两。
不过在汪精卫病死后,失去了靠山的陈璧君的地位便一落千丈,为了重拾权力,陈璧君要求伪政府任命她的妹夫褚民谊当广东省的伪省长。
在一番大吵大闹之后,陈璧君终于如愿以偿,带着自己的亲信、在妹夫的庇护下到广东继续“称王称霸”。
“好日子”没过多久,日本投降的消息就传到了广东。日本的溃败,意味着伪政府的彻底倒台,陈璧君陷入绝望,不得不向蒋介石政府低头求和。
可蒋介石却以请陈璧君前往重庆商谈“善后事宜”为由,诱捕了陈璧君,并将她送往南京,准备接受审判。
陈璧君在得知此事后曾说:“我有受死的勇气,但决无坐监的耐性。”但事实证明,她还是很有“耐性”的。
1946年4月22日,陈璧君在公审中被判处无期徒刑。对于她来说,这样的量刑已经算是比较轻了,毕竟她的妹夫褚民谊及其余汪伪政府中的大汉奸,都被判处了死刑。
在他们被执行死刑时,陈璧君虽然有了兔死狐悲的凄凉之感,但仍然毫无悔意。
甚至直到新中国成立、她被转入上海提篮桥监狱之后,陈璧君都不认为自己的卖国行为有什么错误之处。
她经常在监狱中大吵大闹,不仅觉得自己身在监狱不过是“成王败寇”,还大言不惭地表示“南京是日本人自己占领的,并不是汪精卫出卖给日本人的,他们根本无罪”。
当时,由于长期被关押以及精神上的刺激,陈璧君的心脏病已经十分严重,身体也很虚弱。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人民政府在改造其思想的同时,还提高了她的生活条件,并准许她入院治病。
一段时间之后,在监狱管教干部的教育之下,过去经常“绝食抗议”的陈璧君逐渐转变了思想,她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罪行,还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明白了为什么共产党会胜利,此时,她才开始忏悔。
1959年6月,陈璧君因病不治在上海监狱医院中离世。临终前,她给早已身在海外的子女们留下了最后的话:“盼诸儿早日回归祖国怀抱,以加倍努力工作,报答人民政府挽救我之深厚恩情。”
陈璧君身故后,其遗体由远亲谭文亮送到殡仪馆火化,并将骨灰送往广州,直到1年后,她的子女才前往广州认领其骨灰,并撒入大海。至此,陈璧君这一生,终于算是彻底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