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者[超话]仅仅四年时间,27岁的李微微就从一个“知青归来”的教书先生,变成

晶林看趣事为 2025-05-27 13:01:31

记录者[超话]

仅仅四年时间,27岁的李微微就从一个“知青归来”的教书先生,变成了一个正处级领导干部。在随后的近40年里,在她的权势光环笼罩之下,她的“全家桶腐败”早已到了令人惊掉下巴的程度。

——儿子承包工程,靠的不是本事,是妈妈的权威; 

——女婿倒卖环保指标,打的不是市场,是政协的招牌; 

——远房亲戚分食矿产红利,沾的不是运气,是裙带的光。

李家的家风,就像一条精密运行的“腐败链条”,分工明确,利益共享,俨然“家族企业”。讽刺的是,这位高调提倡“家风建设”的政协女主席,竟在忏悔书中坦言:“看家人点钞的笑容,比看到扶贫成果还慰心。”

她守的不是初心,是自家保险箱;她谋的不是三湘百姓,是一己私利。

此等堕落,已不止是腐败,更是一种文化反噬,一种“精神高地”沦陷的集体羞耻。

李微微远不止是个案。

这些年,官场落马者中,教师出身者层出不穷,令人不寒而栗。

云南朱华山,山区教师出身,仕至教育厅副厅长,管着整个省的教辅教材,却在教材采购中吞下一亿两千万,嘴脸之贪婪,令教科书都为之发霉。

江苏李雪红,曾是“最美支教老师”,转身就把扶贫款塞进自己腰包,连残疾儿童的补助都不放过。她的笑容,曾打动千万人,如今只让人想起“蛇蝎心肠”四字。

河北赵维东,师范毕业,本应桃李满天下,却在教师编制上大肆敛财,明码标价,一个编制二十万起步,卖的不是岗位,是教育的灵魂。

他们都曾是“灵魂工程师”,却成了灵魂的掘墓人。

为何“教书育人”的粉笔,会变成“权钱交易”的筹码?为何讲台成了通往仕途的跳板?因为在某些人心中,道德是一块遮羞布,教师的光环,不过是政治投机的包装纸。

他们以“清贫”形象打动组织,却在权力场上贪得无厌;他们以“育人”名义登上高位,却把教育系统变成了腐败的提款机。

所谓“人民教师”,一朝权杖在手,便成“人民的收割机”。这不得不发人深思。

教育,本是立国之本,师道崩塌,根基自毁。

李微微这些曾经的“教育者”,他们最大的罪,还不在贪了多少钱,而是背叛了“教育者”这一神圣身份,践踏了无数人心中的最后一寸光亮。

她让无数曾梦想改变命运的学生,看到一条更“现实”的通途——不是靠读书,而是靠关系、靠投机、靠投胎。

比经济损失更可怕的,是“眼里的光”逐渐暗淡、消亡,这是一个国家未来希望的凋亡!

1 阅读:992

评论列表

张小贤

张小贤

2
2025-05-28 18:05

这是正处。???

用户10xxx50

用户10xxx50

2
2025-05-28 21:09

年轻时美貌打动了干部

晶林看趣事为

晶林看趣事为

感谢大家的关注